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微课是基于学生需求、为系统实现现代德育目标,分专题、多学科综合实施的短时课程。学校对原有的“午间广播”进行改造,创设了“三化两性”的德育微课,将课程内容系统化、课程手段信息化、课程时间固定化,增加课程活动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通识类公共基础课,具有“文以载道”的德育功能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提升其道德修养等教育目的。文章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发展现状,阐述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疫情及网课盛行背景下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大学语文将如何以微课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农林种植技术类课程是农林类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传统的农林种植类课程教学难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短的教学周期内掌握整个技术要点,而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发挥微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农林种植类微课“古典化、田园化、故事化、主旋律化”等“四化”设计思想,并应用“四化”设计思想制作了系列农林种植技术类微课,不但显著提高了微课的可观赏性,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微课的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4.
周佩芳 《教师》2019,(5):9-10
微课教学模式本身是一个十分灵活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灵活运用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微课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其反复多次学习、巩固。文章主要对“微课”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职德育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为例,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德育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德育微课的应用方式与效果以及德育微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微课”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可通过开发预习类微课,实现教学重心的前置;开发系列微课,助力生命观念的形成;开发探究类微课,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开发评价类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微课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一般认为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按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进程,微课可分为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由于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同时各学科的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自2010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本文研究关注国内微课研究现状,对国内微课研究作一综述. 笔者以“微课”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分别进行精确和模糊检索,共有文献75篇,再以“微课”为主题对中国知网进行精确检索,共有文献50篇,排除重复结果(网络出版时间截至2013年10月)后共有文章81篇,其中包括综述类文章1篇,介绍性文章7篇,与微课内容不相关的文章4篇,另外69篇文章的内容涉及到微课概念内涵阐释、微课设计、微课开发以及微课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开始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促进德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基于此,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播放影视短片、创新网络平台,以及制作微课等形式,浅谈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实现德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深入和中医药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师生在开放实验平台开展的科研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面临极大挑战。而中医类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教师、工作人员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危害。“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实验室安全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重大科研平台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安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开放服务系统的建设基础,构建了基于“微课”的医药类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实验室安全教学方法。通过新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了中医类院校实验室安全微课体系,对培养新型中医药科研人才及对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安全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微课适应了"微时代"数字化学习趋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主讲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基础,提出德育微课应该注重"课前预习新知,课上内化提升"的观点,并提出了中职德育微课运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微故事教学资源是基于北师大版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部分数学教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经验开发的,微故事脚本编写遵循知识线促“智育”、故事线促“趣育”、育人线促“德育”的“三线共育”原则,视频录制符合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三性标尺”要求。数学微故事辅助教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微故事助学法”辅助课堂教学;课外辅助通过课前教学知识预热辅以预习、课后辅助复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驱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以积极的故事情节适恰渗透德育,实现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微资源”即“微+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美国学者安德森“长尾理论”认为,“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长尾”越长,“微资源”所覆盖的面积越大,德育效能就越强。德育“微资源”的形式可以为微课程、微活动、微体验、微记录、微文化、微反思等,大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快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消除常规德育中极易产生的距离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激发自主德育潜能。从“微”处入手,构建微课程、精选微活动、详做微纪录、打造微环境,整合“微资源”,  相似文献   

14.
“微课”始于“一分钟”学会的理念。语文“微课”具有语文资源特征,分为辅助性“微课”和自主性“微课”,分别用于促进课堂教学或者开展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是辅助性“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使用模型。  相似文献   

15.
微课具有“短、精、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满足学习者利用各种便携式学习终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要。文章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利用微课促进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提升的途径。依据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微课教学策略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微课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者对技能的掌握、迁移运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课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本文剖析了当前微课在中职德育教学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衡永昌 《江苏教育》2022,(31):16-17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微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时代丰富的传播技术与资源,教育者从“微”入手,通过发现“微情感”、活用“微语言”、开发“微产品”、进行“微传达”,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德育微体验,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8.
微课的"短小精悍"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青睐和中意,而在德育方面,微课这一形式同样有着不俗的地位和使用环境.那么,德育之中的微课,到底存在着何种特点,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方面,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和资源容量偏少,这就使得我们在德育教育和思想渗透方面,可能无法更为全面、完整地对某些问题做出充分的解读和说明,由此导致德育活动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效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在微文化极度发展的当下,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较之于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独有的特征和有效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对时代发展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同时,微课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具有极为显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课具有动态、直观、易传播、可重复等优点,笔者经反复修订,编录出“初中数学同步辅助微课程”,并提出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借力于该微课程来实现高效教学的“全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微课辅助,课前自学”、“微课助教,课中精讲”、“微课补习,课后巩固”等.该微课程和教学模式影响面广,受到好评,同时鼓励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