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2008年3月31日起,居住在欧洲、美洲、亚洲近50个国家的海外温州人在搜索家乡的电视节目时,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闲事婆和事佬》。至今,该栏目与浙江卫视国际频道合作已播出了160期。《闲事婆和事佬》是以帮忙为节目核心,以温州话为播报形式,以温州人?温州事为节目内容,以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为节目宗旨的一档方言类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2.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3.
温州方言的特色 对于温州方言,坊间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种"惧怕"来源于对一种文化的陌生,同时也因为温州话对温州以外区域的人而言,是相对排斥的.  相似文献   

4.
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以第三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第一部福建话词典《汉语福建方言字典》的编著者、中国第一个近代出版机构墨海书馆的创办者等身份为史学界所共知,但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编撰了中、朝、日、英四国语言对译辞典的人,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在中国,有学者偶尔会提及他曾经翻译《千字文》,或是《中朝日语对照》,然而恰恰是这些不正确的书名,说明了人们并不十分了解他1835年出版于巴达维亚的 TRANSLATION OFA COMPARATIVE VOCABULARY OF THE CHINESE,COREAN,AND  相似文献   

5.
在第五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事校对工作的——《陕西日报》刘彦明,他曾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十佳校对”。因为笔者也是搞校对工作的,自然希望向他学习,不由到处查阅检索他的文章和事迹。 很快找到一篇刘彦明写的论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陕西日报》1998年11月10日),但读着读着,一行这样的文字跳入我的眼帘: 一些数字,多一个“0”少一个“0”,小数点放错,数字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辛革祥本来是某预备役师的干部干事。可当他听说这个预备役师已有6年没有在报刊上登过稿时,他来了个毛遂e荐:“我能不能试试?”领导点头后,他就挑起了新闻干事这个重担。其实,辛干事并不会写新闻稿,平时只是热爱写稿而已。如今要从零开始,得付出几多艰辛!——先从武装自己开始。他从战友那里借来一些新闻写作书籍,如饥似渴地读呀、抄呀,一个月下来,脸变得又黑又瘦。妻子心疼他,为他买来麦乳精、奶粉等营养品,他却背着妻子把这些营养品又退给商店,而用退回的钱买回一大深新闻业务书籍。——一次,他从熟人那里借来一本书,为了…  相似文献   

8.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的。当我毫不迟疑地决定这一点时,我脑子里闪出了一股异常强烈的、经久不退的思绪:倘若我能为宾雁写传,那传名,我也同样会定这一个——《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原来,这位责任编辑之所以要坚持使用这个篇名作为书名,其用意之一就在于要为刘宾雁树碑立传,确认刘宾雁是个“不会说假话的”人。不仅如此,这位责任编辑在《代序》中还有话。他说:“诚然,以如此简朴的词语概括宾雁,决不可能道出他作为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思想家、理论家、翻译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全部特性,倒很  相似文献   

9.
黎信先生     
我和黎信先生只见过一面,但他严谨深邃而又循循善诱的学者风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十几年来,我都是把他奉为师辈尊仰的。 说起来话长,那是《新闻爱好者》初创时候,设立了一个问题讨论的栏目,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新闻中应不应有议论”。初次发表的文章有钱枫的《消息中不应有外加的议论》和吕子明的《新闻议论并不都是“蛇足”》两篇。我虽然1985年底就开始参与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但我介入之前,前三期的稿子已经编定了。那时我年轻自信,又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发表欲,于是看了上述讨论文章后,也写了一篇凑趣,题目是《使人惊不如人使人思——也谈消息中的议论》。黎信先生看到以后不以为然,专门写了一篇《消息中不应有议论》的文章寄来,主张“把记者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毫不可惜地全部排除在消息之外”。而我的文章虽然也强调“最好是避免在消息中发议论”,但又说“如果既没有背景材料可介绍,又没有‘他人酒杯’  相似文献   

10.
三年多前,一档崭新的方言栏目《百晓讲新闻》出现在了温州电视荧屏上,“百晓”是温州方言“什么都知道”的意思。这是一档完全由主持人用温州方言讲述新闻的栏目,对主创人员来说,创办这样一档节目,是想在当时新闻收视率低迷的状况下做一种尝试,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档节目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窜红,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一跃成为了温州地区收视率之冠,最高点甚至达到15%,  相似文献   

11.
一歌德在他晚年写的《纪年》(Annalen)里,叙述到1786年时,关于《维廉·麦斯特》写了几句简明扼要的话:“《维廉·麦斯特》的开端起源于一个对于这伟大真理的朦胧的预感:人往往要尝试一些他的秉性不能胜任的事,企图做出一些不是他的才能所能办到的事;一个内在的感觉警告他中止,但是他不能恍然领悟,并且在错误的路上被驱使到错误的目标,他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凡是人们称作错误的倾向、称作好玩态度的,诸如此类,都可以这样来看。若是关于这点随时有一缕半明半暗的光为他升起,就产生一个濒于绝望的感觉,可是他又每每任凭自己随波逐流,只是…  相似文献   

12.
拙作《编辑生活絮笔》在《出版工作》上刊载了二十四期。这一篇是结束文字。《絮笔》本来写得就够絮叨的,末了再来一个絮笔,岂不絮叨加絮叨么?故以《<絮笔>的絮笔》为题。当初,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有如此多的话要说,只是打算对自己在编辑生活中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3.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种分卷本(以下简称分卷本),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组织国内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分别负责各卷的编纂,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担任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负责投资和出版。分卷本总字数多达2200万字,规模宏大。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大型辞书编纂和出版的一个空白,成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我国具有调查和研究汉语方言的悠久历史传统。汉代扬雄所著《辅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语汇集。但是为某一方言编纂词典,却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特…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是个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地区。岛上通行的语言有汉语、黎语、临高语、村语、勉语、回辉话、壮语。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有海南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广州话、富马(附马)话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方言(黎语分五个方言,临高语分两个方言均未计算在内)。可以说海南是语言和汉语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亮 《新闻实践》2012,(10):38-38
十来年前,因为一本《温州悬念》,知道了胡宏伟这个名字,写这本书时,他正在新华社做记者。直到今年,胡老师做了《相对论》的特约评论员,这才有了不少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围绕《物理学词典》的“神话” “五种语种对照的《物理学词典》于一九七四年动笔翻译,只一年多时间就完稿,他(王同亿)对自己积累的语言能量充满了自信。” “一九七六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清华’的厕所里,……拄着拖把翻看王同亿的英、俄、法、德四种语言对译的《物理学词典》手稿,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被这个年轻人扎实的功底和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这两段话均引自南方某网站的《笑傲辞海 王同亿》一文。此文是为配合今年1月王同亿椎出《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新世纪》)等三本“系列词典”而精心制作的四…  相似文献   

17.
炎炎夏季,参加市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会议。大家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爱好者》杂志,纷纷要过去看。谁知,读着读着竟都上瘾了,先后有多人借阅。没办法,会议临结束时,只好把杂志借给了邻县宣传部的一位新闻干事。 10天后,下部队采访路过该县,特意找这位新闻干事讨要,他说:“杂志被组织部李部长借去看了。”4天后,这位新闻干事到市报社处理稿件,我听说后就打电话问他杂志是否要回。他抱歉地说: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思考     
有一句读书人都很熟悉的话,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要发笑。这是对人类理性思维的一种无奈和嘲弄。但是,如果真有一个名叫上帝的人看到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后,他大概就笑不出来了。人类的思考已经深入到人类对大自然的回报这一原生问题上,上帝不会再嘲笑人类的无知了。《涨潮时分》一书,就是写的有关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一字不苟     
欧阳修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一字增补都相当讲究。据《宋稗类钞》记载,他写好《昼锦堂记》一文,派人送给宰相韩琦。送出之后,他忽然想起有一个地方写得还不够达意,于是又写了一份,派人复送给韩琦,并说;“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觉得与前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将开头的“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添了两个“而”字。  相似文献   

20.
“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我的书话比较接近于加在古书后边的题跋。……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本来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这是唐弢先生《晦庵书话》“序”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说明了唐弢先生所作书话的渊源、写法、特点和性质,可以认为是唐弢先生书话写作实践的一个经验自白。唐弢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杂文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也是书话作为散文之一体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写的书话文笔简约,知识性强,既富有见解,又新颖别致,代表着当今书话写作潮流中典雅派的风格。并且,由于《晦庵书话》的写作具有深刻的学术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