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泽 《网球天地》2011,(4):106-107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凯瑟琳·奥尔特加教授是世界运动伤害防护与治疗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Athletic Training and Therapy)主席,曾担任过WTA医官,对网球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及治疗有着专业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动伤害是指从事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和疾病。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同时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周同  崔明  吉健友 《精武》2012,(24):73-74,76
随着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增加,运动伤害事故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威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借鉴风险管理的理念,探讨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对运动伤害发生的风险进行规避,预防其发生,减轻其危害性,以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近几年来沸沸扬扬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案例的报道,已经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并没有因为它会发生危险而淡出我们的学校教学,相反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却日渐突出。与相对安静的室内课学习比较,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是放松的,身体也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自由的空间里,每次活动都要提请学生注意安全,多加强体育教学和活动的管理、多留心场地设施等等,已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日常工作的常规,只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把运动伤害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5.
校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学生本身因素 运动伤害的最常见因素往往为学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如:1)运动技术不熟练.2)运动量过大.3)不适当的运动服装.4)不遵守运动规则产生的违规或暴力行为.5)身体状况不佳或环境(如过冷或过热等)的适应不良.6)使用超过自己能力限度的技术.7)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运动技能过于自信.8)运动员过于紧张或运动时太松懈.9)练习不足.10)准备活动不足.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国体育专业《运动营养学》(高教版2006)统编教材的使用和与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全国体育专业《运动营养学》(高教版2006)统编教材符合教育部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的要求,内容较丰富、资料较新颖,基本反映了当前运动营养学的新知识和研究进展。可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但是,教材中“第3章营养与健身运动”的内容与“第7章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的内容基本重复,略显拖沓。而且,未能论及健身运动与竞技运动二者对营养要求的共性与各自特点,并以区分,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建议:作为一部有较高代表性的统编、通用教材,选择的知识内容应丰富多彩、呈现一定的层次结构,并以不同字号区别编排,为使用者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在关于体力活动、营养与慢性疾病的章节中对干预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增加有关实例分析,并增加适当篇幅介绍食品安全与营养的内容,以及适当增加启发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体育强国背景下发展运动防护的重要性、困境及路径,究其困境主要为开展运动防护教育的院校少、运动防护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完善、设岗少等。基于此,在借鉴国外运动防护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体育强国战略为依托,提出了运动防护人才发展路径,旨在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所谓运动性猝死,是指运动员或者体育活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或者在运动后24小时内无法用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突然死亡.尽管发生在赛场上的职业运动员猝死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能够获得有效抢救的机会很少,往往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运动性猝死必须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归纳和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由于就业岗位的激烈竞争,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出路较难;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运动训练专业没有明显的优势;同专业不同 专项就业情况也出现很大的差异等,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就我院运动训练专业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等对其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守章 《中华武术》2014,(12):60-61
体育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好运动伤害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伤害事故。一、加强思想教育在体育课中,体育老师要对学生加强安全、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加强防伤害的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优良品质,以及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相似文献   

12.
皮质醇导致运动性骨折的临床病历研究(美)安吉洛A·利克特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的应力骨折,在女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当中经常发生。这里有两例年轻女子应力骨折的病历。开始时仅是下肢骨折,随后骨盆骨也出现骨折。这显然与运动有关。确定这些骨折为柯兴氏综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橄榄球运动训练对男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长期从事橄榄球专项训练的男大学生11名(运动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的11名同龄男大学生(运动对照组)和沈阳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的10名学生(一般对照组)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试,测试部位为右脚跟骨。结果:运动组的BUA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540),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p〈0.01);运动组的STI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9),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1,p〈0.05);运动对照组的BUA、STI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35;p=0.997)。结论:橄榄球运动能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高力量性训练、高冲击性运动对骨密度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议体育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茅鹏 《体育与科学》1998,19(5):38-42
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下,需要澄清体育和运动概念的含义。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运动是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运动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竞技运动是其中主要的一类。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并非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陶梦 《体育世界》2013,(6):36-37,35
当今高校大学生余暇时间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将时间用在了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由于余暇时间的体育活动没有教师的指导,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随意又较大,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不可避免,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体育活动中,针对余暇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识别,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程度来选择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逐渐的构建起高校运动伤害的风险管理理论与体系,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课的主线,也是体育课程教育的本质,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所有的体育教育活动才有了开展的基点。但是,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具有很强的“及时”性,都在很大程度上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运动技能的外延扩大为某一个或某些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产生、发展、壮大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同,运动技能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一些旧的运动技能要么被逐步地完善(产生新的技术),要么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的状况和成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法律保护的途径和手段做一些铺垫和准备。1.运动伤害狭义的运动伤害仅指运动损伤,即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器官受到的破坏。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运动项目以及某些技术动作有关。广义的运动伤害不仅包括运动损伤,还应包括因运动损伤带来的运动员心理损伤和因身体损伤导致的整体机能的减弱或丧失。不同性质的运动伤害,将导致不同性质的责任认定和不同的救济途径、救济手段。因此,为了更好地从理论上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涉及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保险的现行险种与政策.建议:构建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保险制度,向参保险种多元化、保险政策具体化、保险中介专业化等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 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 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 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 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 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 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 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的属性决定了其运动伤害的相对高发,而运动伤害的发生既可能致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伤害,也可能为体育教师和所在学校带来一定的损失。因而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在逐渐强化未来体育教师急救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对于从未接受相关培训的在职体育教师以及缺乏相关知识的体育教师,同样应该通过不同途径接受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体育教学》杂志2009年的新专栏“运动健康角”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开设的。本专栏将扩大来稿刊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