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了。送别亲友常折柳相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王  相似文献   

2.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游园” ,回答 1— 5题。【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 )炷 (zh敶)尽沉烟①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②】(旦 )“晓来望断梅关 ,宿妆残。”(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③ ,怡凭栏。”(旦 )“剪不断 ,理还乱 ,闷无端。”(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 )春香 ,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 )吩咐了。 (旦 )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 )好天气也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  相似文献   

4.
感谢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荡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轻轻落地,执笔为你添词。待你醒来,我便消散于如水的月光下。一片木芙蓉花瓣无声落下,你缓缓睁开双眼……  相似文献   

5.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杜丽娘的时代估计是没有大穿衣镜,小菱  相似文献   

6.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都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曾语:“即汤若士《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问其精华所在,则以《惊梦》、《寻梦》二折对。”本文从内容上对《惊梦》一折进行了分析,“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以及春风飘送的“晴丝”,通过赏评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对生活热爱对爱情渴望的深被封建礼制束缚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没有连衣裙的夏天,一定算不得真正的夏天。职业套装,是一种干练,一种朝飞暮卷;牛仔七分裤、白色T恤,是一种素色,一种风日洒然;荷叶褶皱的纱衣,是一种俏皮,一种玲珑豆蔻。可是,连衣裙却是和夏天一块儿呼吸的水灵,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细细的腰一摆,便是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8.
一、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杜丽娘是处在封建礼教重重包围中的青春少女。但是,当丫环向她描述花园的景致时,简短的几句话就唤醒了她爱好自然的本性,产生了去观赏美好大自然的渴望。“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绚丽美好的春光,令人眼花乱。这与杜丽娘戒律苛刻的闺塾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淋浴在美好的春光里,情感已融入到春色如许的美景之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晴朗的天空,游丝袅袅进庭院,春光如缕缕丝线摇曳荡漾。这一切对深居幽闺的杜丽娘来说,是多么新奇美好。她“停半晌,整花袖”,想把自己打扮得春天一般的美丽。“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不仅写她热爱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表现了杜丽娘执着地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既是对绚丽春景的描绘,也是杜丽娘芳华虚度的象征。姹紫嫣红的百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然而却无人欣赏,只得在破烂不堪的断井颓垣中听任花开花落。这里也蕴含着杜丽娘对自己深居幽闺人未识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自然景物与自身处境的鲜明对比,“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朝朝暮暮,云霞飞卷;烟波浩渺,悠悠画船。多么无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评介和研究风起云涌 ,“汤学”广为人知 ,且有颃颉“红学”一争雌雄之势。 2 0年来 ,有关汤显祖的著述汗牛充栋 ,百家争鸣。而邹自振君的《汤显祖综论》(巴蜀书社出版 ,2 0 0 1年 4月 ) ,可谓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汤显祖综论》并非一本按汤显祖生平事迹编年由作者且述且论的评传 ,而是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采取了板块式结构 ,以《汤显祖与明清戏剧史》、《汤显祖与古典文学名著》、《汤显祖与明清文艺思潮》、《汤显祖的诗文创作及其他》、《汤显祖的世界意义》、《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1.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韩彬 《考试周刊》2007,(20):124
“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与《紫钗记》两部戏曲。这两部剧作虽都是以《霍小玉传》为本事,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因科举受挫,汤显祖在《紫箫记》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为与社会不公作斗争,在《紫钗记》中则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两部剧作的背后,一条共同的主线是汤显祖在“至情”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情”是汤显祖著作中的一个引入注目的字眼。它是汤氏思想与剧作精神的核心,一向为汤学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对汤笔下的“情”的理解,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中较为流行的看法,即认为是人的“思想感情”。另外还有“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情节”、“伟大思想”和“一般人情”等诸多说法。还有一位研究者在考察了汤氏《青莲阁记》、《调象庵集序》、《耳伯麻姑游诗序》、《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哭娄江女子二首序》、和《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等文章中有关对“情”的论述,得出了汤氏的‘情’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情’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结论。它可指“才情”、“人情”、“情志”、“情趣”、“情思”、“激情”等等。但我觉得,汤氏虽然在许多场合都用了这个“情”字,使这个“情”字带上了宽泛性的含义,但并不表示他这个“情”字没有质的规定性。如果汤显祖笔下的“情”没有其固有的内涵,那这种“情”也就不为汤显祖的“情”了。那么汤显祖赋予“情”的本来涵意是什么呢?如何理解与把握汤显祖的“情”的内涵泥?我认为首先不可对汤氏著作中的“情”字以等量齐观,要把那些最能说明汤显祖思想与剧作精神的“情”刮目相待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紫钗记》所述情事原本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汤显祖有意删除了李益负心小玉情死的故事情节,而将其改写为闺妇怨夫至死不渝的情爱绝唱,使我们益发看清了汤显祖内心的“至情”思想。与此同时,汤显祖又专为李益增设情节甚至穿插诗文,不惜使故事涉嫌冗杂而极力恢复李益的文人身份。这一特别笔触的生成在于汤显祖力求借李益形象揄扬其“富贵无常,才情有种”、“子女玉帛有尽,而风雅无穷”的人生主张。  相似文献   

16.
《紫钗记》是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著名的“玉茗堂四梦”之一。过去一些研究者在论述汤显祖时,往往只推重《牡丹亭》,谈到其他几“梦”,不是评价很低,就是语焉不详。最近有人为《南柯记》、《邯郸记》鸣不平,但对《紫钗记》仍有些冷落。我以为《紫钗记》的思想内容也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感谢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荡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轻轻落地,执笔为你添词。待你醒来,我便消散于如水的月光下。一片木芙蓉花瓣无声落下,你缓缓睁开双眼……我是一只花精,住在这园子里很久了,这里没有人来,似乎是因为这里太破败了,连我这样一株木芙蓉都无法吸引人进来。光阴荏苒,你走进了我的生命,你每日把酒作诗,暗骂世事无常,天道不公。我逐渐认识了你,你叫少伯,是被贬到这里来的。为你的遭遇,我轻叹一声。  相似文献   

18.
邹自振先生的《汤显祖与玉茗堂四梦》,材料丰富,视角独特,深入浅出,既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又通俗易懂,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情”深的汤显祖形象,探讨了多姿多彩的“玉茗堂四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部著作娓娓道来,一气呵成,既是汤显祖的评传,又是一部汤显祖研究的论著,二者兼备。是书也是邹自振先生多年心血的又一结晶,真可谓是“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园中芳与菲”。  相似文献   

19.
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所写的《南柯记》、《邯郸记》两部传奇,对其艺术性,一般都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对“二记”的思想内容,历来则有所争议。如有的批评《南柯记》“成为汤显祖失败的作品”,《邯郸记》“作者在揭露之后剩下来的是失望、彷徨和消沉”;有的赞美“二记”“象这样的杰作,在全部明人传奇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情况进行追溯与回顾,意在表明,从国内与国外、大陆与港台的情况看,汤显祖研究的国际化倾向已初露端倪。可以预料,汤显祖及其“玉茗四梦”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讲坛与舞台上得到“还魂”与“回生”,汤学必将成为国际性的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