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铨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2.
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建筑之一,从亭建筑到文学意象是一种文学升华和文化趣味的依附过程。亭意象的历史形成与演变过程与亭建筑史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统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趣味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的视野中,亭的建筑法式与亭文学意象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存在着互参、互证和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筑与意象的参照研究,窥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精髓。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分析了榆林窟第3窟山水风景中所描绘的亭、草堂、园石.1.调查了古典文学作品中与亭、草堂、园石相关联的作品,分析其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调查,分析亭、草堂和园石在唐宋以来文人园林或别墅中的作用.3.通过对唐宋时代绘画作品的调查,可知对亭、草堂、园石的描绘已成为山水画中流行的点景.基于这些调查分析指出亭、草堂、园石正是充满了文人意识的一种符号,壁画中这些符号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漳州有十余所驿、铺、亭,为漳州的繁荣带来了种种方便。但幸存于今只有木锦铺,由此可窥历史之沧桑。  相似文献   

5.
从元人周仁《登爽亭记》和宋人郑延年《瑞麦记》可以考证出十堰市竹山县宋代曾有一登爽亭,可与宋代醉翁亭、喜雨亭并称为姊妹三亭。可惜的是,此亭于明清时期因兵祸等原因已形体消亡。  相似文献   

6.
唐洪 《文学教育(上)》2013,(17):107-109
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刑、法、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用法和含义上的异同,但其实质作用则是一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变革,表现了中国法制文化的演绎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代(1840年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结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由此进入高度成熟的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历史发展遭遇从未有过的世界变局的时期,中国从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强国在由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被迫融入世界体系,而一步步走向被动挨打,犹如一条巨轮,行驶到三岔港湾,其走向如何,直接决定着此后中国的命运。因此,探讨这一时期发展的历史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无论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还是对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约请张显清、南炳文、冯尔康、李治亭、林金树、常建华等明清史专家围绕明清时代的历史特点及其走向问题进行讨论,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包括中国有史以来至秦统一以前的历史。祖国境内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处于原始人群时期,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时期,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申明亭是明清中央加强地方管理的重要手段,起源于周代的"锄",是申明教化、劝善惩恶之亭,具有教化与政治等职能,其建立是历史必然与偶然结合的产物。为进一步认识申明亭,需要对它的起源、建立、发展与衰落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结合相关史料,对申明亭的由来、功用、相关法律及其教化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兴废做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亭制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的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该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一制度早已随着秦汉朝代的衰亡而消失,但不管是在东晋时期的著名小说《搜神记》当中,还是其他近年来陆续出土的史料当中,我们都能够发现这一"亭制"的踪迹。因此,本文着力于从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历史资料为出发点,对这一政治制度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和变迁作出深刻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以此来为我国相关的史学研究贡献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个“秋”字,几乎贯穿整部中国文学史。笔者展读当代散文家李华章的《秋风亭记》,正是“秋风起兮”之时,于是《秋风亭记》的“秋意”又多了一层氤氲。《秋风亭记》浓郁的“秋意”,大致可概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秋风亭”这个历史古迹称谓中  相似文献   

13.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音乐从原始祭礼音乐开始,经历了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及近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一直绵延至今。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全部生活,最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她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不单要靠学者、专家和民族音乐工作者去探索、研究和实践,而且还需要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这条主线,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民族音乐,以期在现代科学文化的高度上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17.
辛安亭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青少年通俗读物作家。延安十一年,辛安亭在小学教材和通俗读物编写方面成果卓著,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教材编写的开拓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的十一年,辛安亭主持编写了新中国全新的中小学教材,是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辛安亭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向。辛安亭还是一位通俗读物作家,撰写了大量的青少年读物。作为高校领导者,辛安亭创办了甘肃教育学院,并两度主持兰州大学的工作。辛安亭一生的教育成就与贡献,充分体现着开创性、时代性、大众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历史作用。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概述了民本思想的形成、转化和超越,并对民本、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略加分别和定位,以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民主制度的进程中,吸取历史的精华,借鉴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魏铮 《鸡西大学学报》2009,9(6):110-111
乡亭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在地域上可分为边疆地区乡亭制度和内郡地区乡亭制度。以汉宣帝时期为中心来看,在边疆地区乡亭隶属于候望系统,在内郡乡亭不属于“乡”、“里”这一行政系统,而“承望都尉”属于军政系统,并在主“禁盗贼”的同时兼有一些民政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圣彼得堡郊区普希金城的亚历山大花园和叶卡捷琳娜花园的交界处,有一处完整的中国风格的建筑群。皇村的中国建筑群包括:中国村(Китайская деревня)、中国剧院(Китайский театр)、十字形桥(Крестовый)、大变幻景点(Большой калриз)、小变幻景点(Малый каприз)、风鸣亭(Скрипучая беседка,也叫中国亭,Китайская беседка)和两座跨越运河的铁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