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汝颍地区作为东汉时期经济和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人才集中之地,素有“多奇士”之称。这不仅与汝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存有关联,而且与汝颍士人的交游,尤其是人物品评密切相关。在一系列交游关系的影响下,汝颍士人注重彼此间的奖拔和提携,不仅社会声望得以提升,而且政治和文化地位也随之提高,从而让汝颍士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汝颍“奇士”的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2.
论汝颍文化     
汝南和颍川在先秦时本属于不同的文化区,然而,随着战国以后各地交往的密切以及国家的最终统一,两个地区在文化上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兼得多种文化之长的文化形态--汝颍文化.汝颍文化发端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扬光大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汝水、颍水是淮河的两大支流,它们从上游到下游都有支流互相贯通。沙河与汝水同出一源,在中游流入颍水,是连通汝颍的重要河流。汝颍沙水系纠葛缠绕,绵延不绝,形成了一个覆盖今豫中、皖西北八个地级市的巨大的网络水系。元明以降,由于受黄河南泛的影响,这一组水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所及,不仅本水系流域内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变,而且对整个淮河中下游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元明以降汝颍沙水系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清脉络,寻找根源,对这一地区乃至整个淮河流域的治理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4.
皖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张恨水与皖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为皖江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环境给予他的浸润,更表现为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熏染,还体现为张恨水以其创作的实绩丰富着皖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性格是特定区域文化内群体性格特征的表现,巢湖区域文化的长期积淀与内化,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区域文化性格.本文试图对这一文化现象作一粗略探讨,以进一步把握巢湖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从地理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视角,探讨了文化空间的内涵,构建了由自然和社会构成的区域文化空间体系.基于伏牛山文化圈文化空间的整合,以神垕镇为例,提出要从自然的整体出发,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合理布局文化节点,整合城镇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把保护地域文化、传统建筑和城镇风貌结合起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鉴于鄂东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生产力不发达等因素,鄂东和谐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武汉城市圈建设为鄂东地区构建绿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遇,鄂东地区凝重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资源等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由是,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绿色文化必将成为鄂东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政治取向,这与汝颍大族中的个人利益、宗族利益乃至集团利益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基石"文化旅游形象"为突破口,对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产生的根基——各种类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初步梳理,提出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概念在对推进哈尼族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促进哈尼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民族地区高校应当将文化自信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以中国梦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利用所在区域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的优势,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培养政治过硬的民族地区建设者,引导其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在红色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以及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着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和地方本位主义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脉传承关系角度,提出对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从历史发生学角度,分析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源流关系,并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提出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联动研究对文化、经济、旅游、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辉煌的"南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自然存在的秀丽远不如她的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辉煌,她积淀下几千年的历史人文,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湖湘文化的起点在南岳,鼎盛期也在南岳.因此南岳文化内容比起湖湘文化来要宽得多。此外,她还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文化、荆楚的俗文化等等。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南渡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岳文化是南岳旅游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核心是避暑山庄文化,以避暑山庄文化为主,包括木兰围场、雾灵山、金山岭长城、白云古洞、辽河源头等外围文化在内.这个大避暑山庄文化的主导精神不是燕赵平民文化的慷慨悲歌,而是明显带有清代前期康乾盛世时期影响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开拓进取和吸纳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消防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色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关怀、完备周致的系统思想、群防群治的消防理念、与时俱进的出色创新。徼州消防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消防文化内容的重要丰富和补充,是对人类消防文化的贡献,而且也是集中体现徽州文化富含科学、开拓创新精神的瑰丽篇章。徽州消防文化的丰富实物现存和宝贵的乡村民间消防思想。不论对现代农村消防建设,还是对微州文化研究、徽文化资源转生都具有启示意义。李俊先生的特色徽州学研究课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英文化有责任来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套批评机制。这一机制不是试图阻止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否定大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要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监督,一种超越的理想,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终极价值尺度。本文着力探讨的是,如何发挥精英文化现代人文意识的启蒙与批判作用,积极促成大众文化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19.
打造文化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各市州呈现出加快发展、抢占文化高地的竞争态势。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必须立足五溪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确立“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努力把怀化建设成武陵山片区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0.
在形态学视野下,沂蒙文化是一种具有自己的结构和性能的形态。沂蒙文化形态的各种表现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沂蒙文化形态的结构。沂蒙文化形态是具有沂蒙地区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渊源深远、地域性、多元性、多样性、经世性、开放性等特点。从历史地位看,沂蒙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