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基于建导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导是一种参与式领导技术,有着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方法,对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活动组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建导方法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混合式教学划分为"前期分析设计、网上学习、面授讨论和评价"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具体任务、教师角色和建导方法应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建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着重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混合式教学有效展开,实现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对PBL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PBL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融合,之后阐述了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接着论述了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最后提出了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计能否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促使线上线下学习发生,实现混合式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文章从影响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内部因素出发,结合ARCS动机模型,重新审视混合式教学设计,对ARCS模型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助力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是传统教学(Face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设计了新型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最后以“嵌入武系统软件设计”课程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所设计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以期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融合线上和课堂部分的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协作学习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教育价值,已成为当前混合式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框架、协作知识建构等理论,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型,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的课程环境中,从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协作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3个方面探析其应用成效。结果表明,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够显著提升课程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成人学习需求的分析,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的方法,选定两组成人学习者,以同步混合式教学策略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来检验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学习收获体验是否更好。旨在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成人数字媒体应用技能课程的实施策略,为现代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07-113
基于学习者视角,文章首先提出了包含个体特征、学习环境、交互程度、学习成就、满意度等五个因素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假设模型;随后在清华大学针对48门混合式课程(含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满意度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修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最后对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互程度、学习成就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个体特征、学习环境通过交互程度和学习成就的中介作用,对满意度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总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交互程度、个体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成就。文章研究所得的实证结论,对于提升学习者满意度、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线下以及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等教学理论与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展开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分析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者情感体验良好、学习积极性均较高、课堂互动效果明显、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正渐渐进入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正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酒水服务教学进行研究,对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酒水服务课堂的实践需求进行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乃至推广该教学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相互融合,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现有体育教学在脱离实体课堂后难以将专业动作技巧准确无误地教授给学生,从而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主动锻炼习惯难以养成、体能素质每况愈下等问题。以羽毛球教学为例,分析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固有特点及传统授课形式的不足,结合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提出基于OMO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模型,以提升体育类课程教学效果。根据学习者反馈以及定量与定性数据分析,发现该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大学生主动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转课堂的实质是颠倒教学流程,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做”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单一授课的缺点。学习投入不仅关注外显的行为投入,还关注情感、认知方面的投入,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收获。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设计学习投入维度量表与调查问卷。实验结果表明,翻转课堂中丰富的交互活动与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能够有效支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答疑讨论等,对提升大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层面的学习投入水平可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不断重组改变的今天,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其寓教于乐的作用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的广泛关注.游戏化学习或基于游戏的学习,尤其是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游戏,已经成为许多教育研究领域的主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学习行为投入的概念和构成维度,并结合体验学习、动机—活动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盛行,新的教学模式呼唤着相应的评价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然后在贵州大学的本科生中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索其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这一评价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线学习投入程度影响在线学习质量,探究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在线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将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基础上建立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多层次结构,确定各层级因素的综合权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方法是最直接影响因素,网络技术环境、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师参与度、学习支持服务和在线交互环境为最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引导和激励在线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提升教师存在感和参与度,提供充足的教师支持;营造积极的在线交互环境,提供多元的学习支持等策略,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6.
黄庆双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47-251
为全面系统分析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从学习生态观视角出发,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环境、社会交互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影响较强,物理环境和制度规范环境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师交互和情感体验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高杠杆因素。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造多边良性循环的社会交互环境;增强学习者情感体验,构建各子系统协同共建的情感心理环境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能促进在线学习系统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教学文化(culture of teaching)的结构要素及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教学的有效性(effective teaching)、学生的参与性(student engagement)和学习的主动性(learning motivation)是描述教学文化的有效要素。第二,教学文化的各结构要素与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第三,教学文化结构要素对学业成绩具有层次性影响关系: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对学习的主动性具有直接显著影响效应;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性影响效应;而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两个变量对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本研究运用实证数据揭示了教学文化发生作用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良性的教学文化必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中心,通过提升教与学的品质,促进学生内生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结合开放英语教学特点和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成人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Compared with fully face-to-face or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plementation of hybrid learning spaces is costly given the spaces making all learning options available for learners. Therefore, decisions on investments in hybrid learning are critical for institutions.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of learn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space implementation; thus, predictions of learners'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can inform institutions' decision making on learning space investments. Moreover, learning competences are found correlated with learners'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in general and e-learning setting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predictive learning competences for hybrid learners'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A hybrid learning space was built upon a proposed model at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211 students’ learning competence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hybrid learning space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cognitive engagement competence, most predictive compet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ybrid learners'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ince hybrid learning keeps all options available, to experience satisfying learning, students need not have certain competences but cognitive engagement competence, 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learners' cognitive ability to figure out the right mix of learning options.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on a pedagogical model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investigation practices with middle school emergent bilingual learners, we developed a series of soccer and science investigations to promote 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science learning. We used assemblage theory to study how students engaged in and acted within this bilingual curriculum situated in an afterschool soccer practice context. We found that soccer, a passion for several Latino students, can be used as a cultural tool for science teachers to support the emerging bilingual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considering ways of integrating diverse student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assions with 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ies for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