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2.
磁州窑诗词包含丰富的生态美学叙事体验,其表征指向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之美,涵盖了人类的终极关怀.磁州窑诗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达"物我为一"的空灵与虚像,"隐我式物我两忘"的诗意栖息与自在人生,"物我浑然"的生态田园与实践,呈现中国特色生态美学模式.在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今天,研究磁州窑诗词彰显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改诗     
苏东坡从小就酷爱诗词,文思敏捷。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4):34-36
主持人龙吟:"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苏东坡梦中写下的这两句诗,成为了他一生的总结和写照。他为何选择江苏常州作为终老之地?他为何急遽病重而亡?他的人生际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期"东坡闲话"完结篇将为你一一解答。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苏东坡在海南岛收到了朝廷让他北归的消息,流放生活即将结束。他喜出望外,云:"七年远谪,不自意全,万里生还,适有大幸。"北归途中,与苏东坡同行的还有他的小儿子苏过、前来报讯的好朋友吴复古,以及一条颇通人性的狗"乌嘴"。苏东坡心情愉悦,夸赞这条狗"知我北归,掉尾欲舞"。但是一路上,苏东坡的心情很难用欣喜两个字来简单概括。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回顾起岭南、海南两地的流放生活,苏东坡就如做了一场噩梦。当时与他同遭贬逐的人,大多数因为经受不住生活的折磨而相继死去。所以,当苏东坡翻过大庾岭时,曾感慨万千地写诗赠给一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新课标推荐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具有很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实现古诗词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打下一定的基础。一、以视频材料引学生入胜,体味一个"美"字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很多优美的诗词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们要学诗,不如先品画。在教学中,教师可准备与诗词内  相似文献   

6.
秦少游给苏东坡送来一封字笺,上面写着:忆静期归阻久伊思苏东坡左思右想,不解其意,苏小妹看了这张字笺,立刻念出四句诗来:  相似文献   

7.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2):30-31
主持人龙吟:黄庭坚曾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在文论、诗词之外,苏东坡也见长于书法、绘画。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居"宋四大家"之首。中国古代书法界流传着"天下第一书""天下第二书""天下第三书"的说法。"天下第一书"指的是晋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百花生日,王羲之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下的兰亭召集了四十几个文人学士开"派对",进行一种名为"流水曲觞"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的语言除了词语本身的意 义外.还往往通过它意象的启示,晨现 更丰富的内涵。 (一)双关 双关是有意使一个词的两个意义并 存。以达到意蕴丰富的作用。它可以借 助多义词造成,如"虚室"这个词, 《庄子》里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 话,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 也。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两次用到 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白  相似文献   

9.
酒色财气诗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即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相似文献   

10.
一代文豪苏东坡不仅多才,诗词文书画皆成就斐然,而且还是一位顾念兄弟情、夫妻情、鱼水情的多情之人,其文学成就彪炳千秋,其人格魅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旷世奇才苏东坡在一生中吟咏山水的诗词难以数计,赋写山水的文章大都脍炙人口。苏东坡与山水的情结为何如此厚重,归根结底,源自于苏东坡乐山乐水的先天禀赋。他在黄州期间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常放浪山水,以嬉水为乐,他还辨水、论水、铭水,天天饮用长江之水,真可谓与黄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杨青燕 《学子》2013,(6):99
一、古典诗词教学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必要性(一)古典诗词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古典诗词是独具特色的一道中国文化风景。古典诗词语言精湛优美,意境深远,主题也突出而深刻,因此深得中外读者的喜爱。不得不提的是,古典诗词带给人们的心灵洗礼和独特愉悦的感官体验。例如,田园派诗词创始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中,有这么一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  相似文献   

13.
望你,东坡     
古代先贤无数,小作者只选择其中一位——苏东坡,尽数其一生的豪情与功过。全文有议论有抒情,语言优美,古典诗词的娴熟运用,能看出小作者平时深厚的文学积累。  相似文献   

1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0):28-29
苏东坡一生中,不喜欢偏执,不喜欢报复,不喜欢强加于人。别人伤害了自己,他也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习惯思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苏东坡不喜欢这样。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到寺庙里玩,看到寺庙里有这样一个祈祷词——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意思是,如果别人诅咒你,你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结果是诅咒你的人反而遭殃。苏东坡觉得,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于是他把后面两句改为"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意思是,即使你害我,我也不报复,只希  相似文献   

15.
从离开海南岛至常州后去世的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是苏东坡的北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于居儋时期,心情及各种书写条件都大大改变,被压抑了多年的书法创作欲望被完全激发出来。通过题跋、碑铭等诗文创作、题壁题额、书写遣怀与赠人等具有明显书法创作性质的书写活动的考证,苏东坡北归过程中书法创作热情高涨,书法创作活动频繁,今存作品11件,显示出苏东坡书法创作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16.
提起四月,总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词语,踏青、赏花、吟诗。四月的山坡姹紫嫣红、山花烂漫。地里返青的麦苗一团团、一簇簇,欢快地生长着。空闲的时候,如果你去田间走一走,看见满眼的葱郁,心情立马会变得舒畅起来。暖意融融的四月,空气里飘满了淡淡的花香。它常被古代文人写进诗词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南宋诗人翁卷又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  相似文献   

17.
<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  相似文献   

18.
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从酒到茶的历史性嬗变,在一个深广的时间和空间座标上,揭示了苏东坡的人格(性情志趣、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及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13,(1):70-71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创办于193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区属学校。学校坚持走"以德立校、科学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一切为了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施展才华"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以苏东坡诗词为题材,以校园百年大榕树(精神)为支撑点"的校园文化品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