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正>为全面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适应中职生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针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不充分等问题,创新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从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平台建构、培养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与思政元素、专业学习、双创实践、技能大赛相融合的“四融合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结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双创教育改革经验,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研究双创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双创”升级的主要趋势,指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加强外引内培,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培养,建立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强校企协同,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探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框架及其成效,本研究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东部某一高校为例,总结出该校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增强实践保障、以品牌活动营造双创氛围、以竞赛实践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以机制保障推进机制改革。通过对该模式的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模式通过完备的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增强了学生对双创的认可度,且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发挥了双创的实践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该模式的长足发展仍需要国家、高校与个体三方共同发力,不断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育人优势,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以素质和能力为双轮驱动,研究在分析旅游双创人才内涵和驱动要素的基础上,认为构建以培养素能结合型、跨界思维型、个性发展型人才为目标体系,以实践平台、政策支持、效果评估为保障体系,以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手段创新、师资队伍重构为战略体系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进旅游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化就业育人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指导、就业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全过程,有助于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式等层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基于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开展等目标,建议优化管理制度,奠定“双创”教育基石;强化课程管理,实现课堂育人;完善“双创”赛事管理,实现活动育人;创新众创空间管理,实现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科教育中创业意识淡薄、实践滞后以及高校与社会创新创业资源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在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面资源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设机制和实施对策,构建了以产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大学生创业服务环境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表明,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平台建设,将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创业实践有效的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智慧及创造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产力,达到了培养出符合现代双创型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搭建“双创”活动平台、加强“双创”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和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双创”教育体系,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07-109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观念和行动问题,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从双创理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双创课程、平台建设、实施途径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实践,在举办省级大赛、学生获奖、创业案例、创业平台等方面取得重大收获。因此,基于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及开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分析,设计研究能够服务于高校实验室开放型管理的应用系统,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功能性场所,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硬件配套设施,更好地配合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着全员育人的思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专业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将深入全面地开展素质教育作为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课程模式创新的抓手,创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将素质教育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文章建设性地提出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从而指导教师按一定的教学步骤和程序进行教学,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该文剖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据此基于"广谱式"视角从建设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联盟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嵇新浩 《成人教育》2014,34(9):68-70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对高职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念模糊、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从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完备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建立保障体系等途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实践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设立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错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防止教学质量下滑是不断趋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而目前关系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追求其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本文从其专业化的必要性、内涵、建设和培养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实践教学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开创性探索,创建以实验课程体系作为主体、以实践创新和平台扩展作为二翼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文件明确要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内涵、意义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层面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专业问题、课程问题、教师问题及实践性教学问题等进行分析,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