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想学",营造民主与和谐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爱学",创造知识和经验的迁移途径方式,让学生"会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和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张超怀 《教师》2020,(9):119-120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当下课堂,时常看到学生"走过场"式的探究场景,这样的课堂样态导致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无法真正落地,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备受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也就成为空谈。经过实践研究,要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①让学生与问题"对话", ②让学生与活动"对话", ③让学生与伙伴"对话", ④让学生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提升,帮助学生叩开探究之门,走进科学"真"探究,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奠基。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课堂,课堂中心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语文课堂彻底变"教语文"为"学语文",让"教堂"成为"学堂",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生本语文就是要努力构建这样一种回归语文本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只是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中实行的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学习方式,即"以教定学"。这种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这就是"为学而教"。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理想的课堂而构建"学导课堂"。如何构建"学导课堂"?笔者从"学导课堂"的理解到"学导课堂"应该做到让学于生、还学于生,以及"学导课堂"中如何去"导"等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始终处于"主宰"地位,学生被迫接受知识,学生是"配角",这样的传统思想品德课堂弊端重重。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倡导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学生注重革新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关于中学思品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大多数老师也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也已经深得人心。笔者近日听课颇有感悟:中学思品课堂,无论形式多么丰富多彩,最重要的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这样的内化过程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学生言行。在中学思品课堂上,学生是否"讲真话",愿否"讲真话",敢否"讲真话",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影响着课堂效果,考察一节课是否有效,听课教师只需要用心辨别一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说真话"即可。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课堂,课堂中心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语文课堂彻底变"教语文"为"学语文",让"教堂"成为"学堂",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生本语文就是要努力构建这样一种回归语文本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时间压缩,但课程内容并没有减少。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刻意追求"热闹",各种"技法"层出不穷,动手操作、小组竞赛、课题研讨等学习形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似乎"津津有味",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当我们静下心反思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吗?这样的课堂真的是有效的吗?莫让"热闹"代替"静思"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学生,让学习更主动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的课堂,让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学生利用互动学习卡参加课堂测试应答、趣味抢答等课堂训练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全程参与度和专注度。课堂提倡学生以三种方式呈现——"小主人""小老师""小听众",课堂"三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教师作主导的课堂模式都是最普遍的课堂教学手段,但这样就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性,课堂学习沦为填鸭式的灌输。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不失纪律中畅所欲言,是其中的关键。"万事开头难",首先要让学生"有话敢说",再进一步"有话爱说",最后使学生"有话可说",这几个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地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93):22-23
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主三学"式课堂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型课堂",旨在重塑"教"与"学"的概念,构建"意义与实践"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是被动而是能动地学习;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性学习;不是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基于双向性和多向性对话的学习。设计合理的"自学、互学、展学"教学量表,采用科学的课堂观课、议课方式,并以此为载体,改善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对象,"教师评价学生"是课堂评价的唯一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固然能立刻得到反馈信息,节约课堂时间,但是方式过于单一、机械,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思维受到极大地禁锢,久而久之,学习热情消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而在生本课堂中,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学生是  相似文献   

14.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满堂讲""满堂问"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能出分数""很是热闹",但深层看总缺少一些东西。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就指出这样的课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偏离学生起点,学生只是课堂接收器、应答器、答题器。如何有效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民勤县很多中学的语文课堂还是"填鸭式"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这样导致了中学语文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师变成课堂这出戏的"导演",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并通过多种方式来激活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8.
张雨晴 《考试周刊》2013,(21):157-157
<正>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本"的课堂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一名教师对知识、对学习的看法,必然会影响他对教学的看法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与行为获取。认知的方式就是价值选择的方式。以前老师经常大搞题海战术。认为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认为多一分时间就多一分收获,完全忽视教学的艺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课堂上有的同学表面静坐哪  相似文献   

19.
刘阳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27-228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创造坊",学生能够生动探索;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助推器",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