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柴姓来源考     
胡俊 《寻根》2006,(4):113-115
中国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根据姓氏的来源细分为29类,如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名为姓、以谥为姓等等,并逐一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源流,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详赡之至。但是,他将姓氏起源都归于先秦,恐怕不符合事实,正如清顾炎武所说:“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拿柴姓的起源来说,郑樵认为是“齐文公子高之后,裔孙,以王父名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北宋邵思《姓解》都认为柴姓是出自高柴,甚至宋代官修的《广韵》也说柴姓是“高柴之后”。但是现…  相似文献   

2.
周书灿 《寻根》2012,(1):111-114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记载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3.
渠怀勤 《寻根》2021,(1):135-137
一 成书干战国晚期的《世本》,王梓才辑本载:东周诸臣之有氏可记者……渠氏;东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渠氏.《春秋》及“春秋三传”记载的“渠伯纠来聘”“渠孔御戎”“齐氏之宰渠子”,证明了东周时期已有渠氏. 渠氏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渠伯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渠,周大夫渠伯之后.  相似文献   

4.
罗容海 《寻根》2011,(1):112-117
姓氏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语》中晋国胥臣言,“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是为姓氏之始。三代之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中华姓氏体系基本确立,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郡望、堂号、门阀等特定的概念或制度,姓氏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怀任齐随笔     
汪容甫《哀鹽船文》:“嗟貍首之殘形,聚誰何而同穴。”古直注曰:“《禮記·檀弓》:‘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歌曰:貍首之斑然。’《正義》:‘貍首之斑然者,言斲槨木文采如貍之首。’”案:此注未是。《樂府詩集》卷五十八:“《琴操》曰:‘殘形操,曾子所作。曾子夢一貍,不見其首,而作此曲也。”’其字有作之字用者,皆處賓位,史籍多有。《魏  相似文献   

6.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7.
班姓探源     
李英斌 《寻根》2002,(5):104-107
据《中华姓氏大全》载,班姓来源有二说:一是楚国若敖(熊仪)的孙子 於(字子文)生后被弃于诸梦泽,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以班为姓,《西溪丛谈》认为班应作“斑”;另一说是班氏为楚国令尹班的后代(见《风俗通》),《通志·世族》则云:班以名氏为姓,谓强生班,因氏焉。其实两说同出一源。远祖追根春秋时代楚国熊生熊仪,谓之若敖。其后有子文,子孙以为姓(不作“斗”,另有“斗”姓,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宋史》有斗盖)。《史记·楚世家》称若敖出于芈姓。鬻熊之后,以熊为姓。熊姓的来源相传为黄帝有熊氏之后;另一说是周成…  相似文献   

8.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9.
王宇信 《寻根》2008,(4):125-129
前不久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地名“宁”字条下说:“宁,商周地名。春秋为晋邑,即今河南获嘉县。《左传》:文公五年(前622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杜注:‘宁,晋邑,汲郡修武县也。’《韩诗外传》卷三,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因名修武,秦置修武县于此。”  相似文献   

10.
顾建平 《寻根》2004,(4):101-101
满族是直接由女真族融合部分北方民族演变而来的。满族在明末大体形成。满语称姓氏为“哈拉”。至清代,据清《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有679姓。满族形成后,其姓氏来源主要有下几个方面:一是沿用旧姓。满族的很多氏族沿袭了女真乃至时代的旧有姓氏。如清代的大佳氏即由时的  相似文献   

11.
《尚书·皋陶谟》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史记·夏本纪》载:“禹日:‘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竹书纪年》载:“禹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相似文献   

12.
鄢云辉 《寻根》2007,(2):126-127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国人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姓氏文化,全部浓缩在了一部《百家姓》中。《百家姓》是中国姓氏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部浓缩姓氏文化的精华中,“熊”姓以其曾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南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令世人瞩目,叫中原诸侯为之惊叹的楚国,而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3.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14.
汉代人哭泣说彭卫扬雄《方言》卷一对汉代人形容哭泣的语汇有如下一段记录:“‘唏’、‘怛’,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燕之外鄙,朝鲜、洌水之间,少儿泣而不止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人、小儿泣而不止,谓之,哭极音绝...  相似文献   

15.
正一、《魏书》、《宋史》与《初姓族谱》"初"在姓氏专著中没有收录。我国正史中自上古以来,直至清代以前,仅记载了两位初姓人物。据《魏书》卷四十二《列传》记载,"初古拔,一曰车辂拔,本名洪祚,世祖赐名。沉毅有器识,年始弱冠,司徒崔浩见而奇之……世祖南讨,以拔为都将,从驾临江而还",这是正史中第一次纪录该姓,此处所指初姓是皇帝赐姓,初古拔姓薛,后代延续薛姓。又,元代脱脱  相似文献   

16.
冯少波  王毓红 《寻根》2013,(5):11-17
中国的文字符号,没有哪个比“孝”字更牛。一个孝字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且还是千古流传的经典,这就是十三经中的《孝经》。历代帝王为《孝经》作注的就有9位,为《孝经》释义的历代学者有数百家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孝子传》就有6种,清人茆泮林稽古辑佚,编成《孝子传》9种。清朝咸丰年间,黄小坪编纂《百孝图说诗传》,收集行孝人物123人。中国历史上,行孝之人,年轻男子可以“举孝廉”,以孝获益者不计其数;已故女子可以挂牌匾、立牌坊,以孝赴死者不可胜数。孝字的重要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之为人也要用孝字来衡量,人的教育或教化的“‘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林语堂:《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吉氏的根源     
吉家林 《寻根》2009,(3):115-117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等。不过,这些“氏”是指中国远古时期大的氏族、部落的称呼,与后来由“姓”而分出的“氏”是有所区别的,“吉夷氏”与古代中华吉氏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统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元旦与春节     
一元旦,所谓“正月之朔”(崔:《四民月令》),其实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又称为元日、上日、正朝。因为是一年之首,也是春季之首,正月之首,故又称元旦是三元、三朔。(徐坚:《初学记》卷四)“元旦”的“旦”,本义是太阳刚出地平线——《说文解字》所谓“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正朝的朝,也是早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昃姓的由来     
昃姓的由来张茂荣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城西山脚下,有一座“昃(Ze)家庄”,从这里繁衍出来的若干家昃氏子孙大都集中在博山附近地区。“昃”作为姓氏在全国唯此独有。《百家姓》及后来的《续百家姓》,收有单姓、复姓596个,但不见“昃”姓。最近10多年间陆续出...  相似文献   

20.
“幽默”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个外来语 ,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 ,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据台湾梁秋实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 :“幽默 ;诙谐 ;滑稽。”据《辞海》的解释 :“(一 )寂静无声 ,《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 ;(二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是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与我国汉语之“幽默”释义相去甚远。从《辞海》的释义中可知“幽默”一词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与今义不同。它的今义可以从《滑稽列传》中的东方朔这个人物的诙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