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4-17
通过调查不同医养融合模式下服务评价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为医养融合不同模式发展完善提供实证参考。选取不同类型医养融合模式的代表机构,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医养融合模式下老年人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医疗服务因子和健康养老因子所占权重较大;因子得分上养中有医模式在健康养老因子、制度保障因子、管理建设因子上均得分最高,医中有养模式的医疗服务因子得分最高;综合评价排名依次是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合作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应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和健康养老核心需求为抓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模式上应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者与养老机构签约实现长期业务协作;大力发展居家老人以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依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跨地域职业流动加速等原因,导致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出现了弊端,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符合中国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发展了二十多年,但究竟服务质量水平如何尚无可知。因此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大连市沙河口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评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温州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对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水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不高,养老服务人员少、素质低,资金严重不足,是当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政府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深受老年人的青睐,其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着必然的现实逻辑。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自身能力缺失,服务供需失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规范的建设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科学的监管评估手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建立统一数据平台,深化医养融合,进一步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成为融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访谈,总结"医养结合"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Q社区"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医养结合"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服务提供方式合力化、服务买单简单化的相关建议,以期探索出更有效的"医养结合"途径。  相似文献   

6.
居家养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老模式,也是迄今发挥出最为积极作用的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居家养老作为依托,而且现在我国老龄化不断加深,老人身体机能不断下降,需要建立起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模式。开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且老龄化较严重地区,其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在中小型城市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开封市六个社区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进步还应更加注重老年人健康问题,加快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政府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致力于构建社区综合护理体系,将医疗、护理、预防、生活支援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生活照护服务。论文选取代表地方城市的日本宫城县石卷市,基于案例研究的角度,对医养结合的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分析。日本经验为邯郸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加快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和协作、深化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融合、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网络化建设、培养医疗护理人才、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对温州社区老年人及相关服务机构人员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政府投入不足、部门权责不清、缺乏民间资金参与、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养老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为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并出台和落实各项养老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1):42-48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短缺,医疗素养较低,供给总体呈现不足,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专业养老服务需求。在回顾国内外智能养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老年人病谱、养老资源和医疗水平现状,以及养老政策四个方面提出医养智慧化探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建立区域协同医养信息化养老模式,并对其运行流程再造设计。最后基于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智慧养老中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依次从政府、市场、技术人才和老年人宣传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单一的医疗、养老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本文通过对河南省40家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进行调查,描述了河南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施效果,同时参考河南省卫健委医养结合监测数据,对河南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调研评估结果显示:河南省全部地市、直管县已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成效良好,发展劲头也较迅猛,各试点机构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项目,入住老年人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关爱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普惠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本文分析了淄博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从社区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社会组织难以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亟须加强等方面阐述了淄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及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措施,以达到积极推进淄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顺德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涉及老年人居住意愿、经济保障与收支、健康与医疗、居家服务、社会参与以及生活满意度等,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剖析,揭示了顺德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以及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载体,社区服务网络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并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养老模式。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社区也在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使社区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倡导"养老不离家",使其成为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比较容易接受的养老模式,这些都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利用现代社区所具有的优势,并结合血缘和亲情的优势是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对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提供专业性的诊断,是提升儿童之家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实现“以评促进”的发展性评估功能。采用问卷法、测评法从儿童之家组织支撑质量和家长感知服务质量两方面对重庆市三区县32所社区儿童之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儿童之家组织支撑质量的得分临近合格要求;家长感知服务质量结果表明家长满意度中等偏上,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整体良好,需进一步提升。为了提升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需明确社区儿童之家定位、出台社区儿童之家服务规范与服务评估标准体系、加大经费投入与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专业性、持续完善社区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Comparable scales to measure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and service provider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commended Practices in Early Intervention. Each scale consisted of four subscales focusing on: home-based therapies/instruction, centre-based therapies/instruction, medical/ health services, and service coordination. The scales were administered to 209 parents and 177 of their service providers. A sample of 24 parents completed the instrument twice during a two-week interval to assess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parent scal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for the parent scale was .785. Validity of the scale was assessed by examining the correlation of parent and provider perceptions of quality with family demographic and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Parents' perceptions of quality were related to family centredness of services. Neither parents' nor providers' perceptions of quality were related to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measuring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养老需求、服务供给和供需匹配三个方面对2000—2019年间发表在CSSCI期刊(含扩展版)上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养老需求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了农村老人的需求结构、影响因素和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服务供给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了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供需匹配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匹配程度的评价,提出了精准匹配的目标。从农村养老服务供求关系来看,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识别农村老人有效需求,探讨社会因素对农村老人养老需求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二是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激励机制、不同层级政府作用的实现机制和多元供给主体间的协同机制;三是加强对供需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养老管家"和信息技术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备受人们的重视。文章以泰州市为例,采用文献研究、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促进泰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区服务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节约社会资源,营造社区氛围,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提供专业服务和减轻老年人子女的负担等优势。政府、社区、老年人子女作为影响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三大主体,其合理的角色定位在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发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Research Findings: Home-based child care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nonparental child care arrangements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Yet th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field lacks clear models or pathways for how to improve quality in these settings. The conceptual model presented here articulates the components of high-quality support to child care providers; related factors; and hypothesized provider, family, and child outcomes.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home-based child care, home visiting,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coaching, and family services. We hypothesize that high-quality support to home-based child care that offers relationship-based services focused on quality caregiving (individual home visiting and group supports such as training and networking) and sustainability (materials, equipment, referrals) is most likely to positively impact quality caregiving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Practice or Policy: Current federal efforts and policy initiative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and quality of infant–toddler child ca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that support home-based providers.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high-quality support described here will inform future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quality in home-based child care for the millions of low-income children in these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