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2021,(4)
该文阐明了科技馆应急科普的定义,从技术层面和基础层面分析了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可行性,从事前预防、事先应对、事中处置、事后处理等4个阶段,提出了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的实现路径,并结合科技馆业务实际,提出了加强应急科普过程中的信息交互行为、合作交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13,(5):5-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中国科技馆根据中国科协领导指示和科普部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科普预案,科技馆网络科普部组织工作人员搜集整理相关科普资源,制作应急科普专栏,开展应急科普宣传。4月20日12点左右,中国数字科技馆"四川雅安地震专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为应急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融媒体环境的特征和应急科普教育社会需求的特点;探讨融媒体环境下进行应急科普教育的对策;提出建立融媒体应急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权威融媒体科普教育平台、搭建融媒体宣传矩阵、建立应急科普机制、提升应急科普教育传播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孟佳菲 《科技通报》2021,37(9):118-120,12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科技馆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实践分析在疫情爆发期间科技馆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在后疫情时期,科技馆如何运用创新模式持续对外输出有特色、有新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思考对未来科普教育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学会》2021,(6)
应急科普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科普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大局。该文从体系建设、资源供给、传播方式和科普效果四个方面入手,总结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急科普工作取得的进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应急科普法规、加大应急科普投入、创新应急科普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3,(11):36-36
10月23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在中国数字科技馆开通科普微视频专栏(地址:http://minivideo.cdstm.cn/index.php)。专栏分为科学实验、科教专题片、科教纪录片、科学TED演讲、科学生活、应急科普六个栏目。  相似文献   

7.
《学会》2021,(2)
应急科普主要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重大事件、灾害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时候,以最精准、最快速、最实用、最广泛的方式为公众传递事件动态、传授实用技能、传播科学知识等,形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精准性、指导性的信息流。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实效强,为应急科普提供技术支撑,切实提升了应急科普的传播效力。但目前大部分应急科普集中于事中科普阶段,且应急科普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该文从分析应急科普的作用入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应急科普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应急科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其间,科学与公众的互动曾掀起过一场场舆论风暴,它们也构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科普的生动案例。应急科普的目的在于应急,而提升应急科普的能力却在日常。反思这次疫情中的科普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更好地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洁 《科技广场》2021,(1):53-58
实践证明,群团组织应急科普在自然灾害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应急科普的概念和特征,具体分析了高校科技群团组织应急科普的作用,这对提升应急科普在自然灾害防控中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07,(6):28-29
“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是中国科协实施的,旨在扶持、丰富地方中小科技馆展教内容,以期“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提升各地方馆的科普展教能力”的一项科普资源共享项目。目前,我国有中小科技馆约200座,但大部分存在展品匮乏、展示内容不足、展览研制维护水平有限等问题,影响了这些科技馆科普展教功能的发挥。为转变这一状况,中国科协设计并实施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科协从2005年底起资助和扶持地方中小科技馆开展科普展教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现今,随着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馆已成为开展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科技馆科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从科普课程开发的背景、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并以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科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情况为例,尝试对于科普课程的设计和创新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科技馆以科普教育活动破题"新馆效应",阐述重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的必要性;通过对科普剧的教育理念、特征、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形式与服务科技馆公众科学文化素提升间联系的论述,及其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得出科普剧对于增强科技馆的科技传播能力,提升科技馆科学素质服务能力以及对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方面都能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馆的科普影院和科普电影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科普教育形式,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实现科普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许多科技馆而言,深入研究如何开发和拓展科普影院的科普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影院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一、特效电影发挥科普作用的特点和优势科技馆的科普特效影院广义上包括球幕影院(也称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7)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之一,承担着向社会公众传播人类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加深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提高公众掌握现代科技运用的能力等重要职责。在公众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离不开科技馆科普辅导员的答疑解惑,因此,科普辅导员可算是除展品以外,科技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又一重要部分,成为了科技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将科技馆的讲解提升为一种"艺术",使参观者得到美的熏陶,那么将会更进一步地提升科技馆科普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20,(3)
正3月11日,中国科协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应急科普机制,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言献策。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薛澜,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卫健委、人民网和有关全国学会的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科学家与科技馆建设的渊源,分析了科学家对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强大助力,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发挥科学家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1日,中国科协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应急科普机制,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言献策。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薛澜,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卫健委、人民网和有关全国学会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20,(2)
该文从分析科技馆科普研学的模式入手,探讨了科技辅导员与科普研学导师的关系,论述了科技馆科普研学导师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与素养,以期为推动科技馆科普研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担负着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并且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目前我国科普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如何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20,(2)
<正>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福建省科协及时启动应急科普工作,自1月15日开始,广泛宣传正确的预防、救助、治疗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健康安全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科协组织防疫应急科普服务人次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福建省科协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工作的通知》,通过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发布科学权威声音、强化科普场所疫情防控、积极支持一线科技人员4项措施,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