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7,(6)
<正>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府休宁县西部,距离海阳镇约20里。明代,齐云山与黄山齐名,所谓"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汤显祖曾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中之黄、白即分别指的是黄山和齐云山。历史上,该山最早为佛教名山,唐代中叶成为道教名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笃信道教的明世宗遣祠官前往齐云山祈祷皇嗣有应,遂赐封之为"齐云  相似文献   

3.
卞利 《寻根》2004,(2):50-55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  相似文献   

4.
##正##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门前、园林中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与祠堂、民居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是徽州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历来被称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这里也是中国的"牌坊大观园"。明清时期牌坊的修建  相似文献   

5.
徽州的牌坊     
卞利 《寻根》2003,(1):72-76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区的徽州,自然风光旖旎秀丽,黄山和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都坐落在徽州境内,且文化底蕴丰厚,有数十万件千年契约文书、数千种珍稀家谱和善本古籍,徽州一府六县(即历史上徽州府所管辖的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祁门和绩溪六县)至今还存有包括牌坊在内、号称“古建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等地面文化遗存,令中外学人和游客叹为观止。走进徽州,在古朴村落的田头路口、街衢深巷或民居祠堂门前,我们不时会看到座座造型各异、巍峨矗立的门洞式建筑,有的甚至相连成群,从而形成古老徽州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就…  相似文献   

6.
惠山祠堂     
张永初 《寻根》2005,(5):129-133
在江苏无锡惠古镇不足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120多处包括约80年姓氏,250多位主祭人物(不包括“贞节祠”2280人)的祠堂及部分祠堂遗址。2003年8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均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7.
胡毓骅 《寻根》2013,(3):92-99
一抗倭名将胡宗宪(1512—1565),字汝真,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龙川(大坑口)人。据陈宏谟《忠敬堂汇录·胡襄懋公传》载:宗宪年十七补邑诸生,嘉靖甲午(1534年)举于乡,戊戌(1538年)成进士,进入仕途。先后任县令、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经赵文华力荐,擢都察院左佥  相似文献   

8.
唐甜  李全慎  周墙 《寻根》2009,(6):113-115
印象中的徽州,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美丽得让人心醉。祠堂、民居鳞次栉比,园林、牌坊散落其中,衰落徽商的恢宏遗存里凄淫着儒家思想“仁、礼”的浓郁气息,  相似文献   

9.
陈宁骏 《寻根》2007,(6):79-83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性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祖先而立,称为家祠。其建筑规模的大小,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力大小来决定。另一类是经官方批准,由民众集资修建的,称官祠,用以纪念出生于当地或在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人物,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这些官祠。  相似文献   

10.
正汉故山阳金乡周掾祠堂画像碑,立于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20世纪前期出土于山东济宁地区,碑身高112.5厘米,宽37.5厘米,厚29.5厘米,碑左侧有纹饰,右侧无纹,碑正有458字(其中4字残缺,1字不释)碑文,碑背无纹饰与文字。作为稀见的古代艺术遗存,此碑具有较大的历史文献与书法、美术等研究价值。与《武梁祠石阙铭》、《芗他君石柱题记》、《许安国祠堂画像石题记》等相当,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沈琨 《寻根》2002,(1):47-53
这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吴喻时过晋公祠留下的一首怀古诗。晋公祠是唐朝宰相裴度祠堂。裴度封晋国公,故名。晋公祠位于今山西运城闻喜县城东门外,诗中所谓“黄河水曲太行巅”也。  相似文献   

12.
风雨贞一堂     
倪清华 《寻根》2011,(3):118-121
贞一堂乃徽州祁门渚口倪氏宗祠,因渚口为倪氏贞一堂支派,故得名。重建于1915年的贞一堂,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平方米,三进七开间。前为仪门,中间为享堂,后进是寝室,为二层式建筑,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整个祠堂由108根大柱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陕西临潼"骊山之顶"(巅)有"人祖庙"一座,又称"仁祖庙"、"仁宗庙",现为道教正一派骊山明圣宫分院。按《临潼县志》:"《游人祖庙记》:骊山东岭离邑二十余里有人祖庙,相传为天皇氏邑,亦云即露台祠遗址。"《太平寰宇记》:"露台祠,即始皇祠也。"(秦)始皇祠——露台祠——人祖庙前后承袭沿用两千多年。但前人对此亦有不同观点:(1)清代孙楷《秦会要·宗庙》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为极庙。二世  相似文献   

14.
一、杜曲杜公祠 杜甫(712—770)“长安十年”曾在前辈留下的杜曲旧居居住。按照祠堂建在祠主旧居或旧居附近的习俗;依据杜甫以杜曲为故乡,当地人民,特别是文人对杜甫的乡土深情远远胜过别处的实际;参考今成都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甘肃成县杜公祠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杨培建 《寻根》2016,(4):33-37
正杨氏自古为中原望族,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杨氏堂联是杨氏文化中的精华,在杨氏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重。信阳(含固始县)杨氏人口约40万,位居全市前六大姓,堂联文化口碑相传,经久不衰。笔者自幼喜爱对联,常常利用差旅闲暇之机,调查根亲对联。至2015年年底,积攒姓氏文化对联近3000副,其中,杨氏对联200余副。一从堂联的构成来看,离不开祠堂和谱牒。祠联是指各个姓氏祠堂(谱牒)  相似文献   

16.
走进徽州古戏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寻根》2006,(6):75-79
中国的古戏台,大多与庙院相连,而徽州有,一种古戏台,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的古戏台,它建在宗族祠堂的前进,与享堂相呼应,其目的是在人们自娱自乐的同时,能够与寝堂里的祖宗同乐。  相似文献   

17.
正许国,字维桢,明嘉靖六年(1527年)出生于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年间授翰林院检讨,后在万历帝的重用之下,官至内阁次辅,参与制定国策,勤于政务,万历帝曾手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许国为官沉稳谨慎、忠诚练达,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其诗文  相似文献   

18.
刘辉 《寻根》2008,(5):22-27
墓祭,即在墓地祭祀祖先的亡灵。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墓地和甘肃齐家文化墓地,都发现了墓祭的遗存。殷墟妇好墓与春秋战国墓也发现有建筑遗迹。《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是文献中对“祠堂”一词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邹晓明 《寻根》2008,(1):74-76
江西吉安城西15公里处的兴桥镇石边自然村,有一座布局奇特而又功能齐备,工艺精美而又清雅幽绝的清代家祠院落。2003年年初,由吉安市吉州区政协组织有关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对其进行考证后确认: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座罕见的以长寿文化为主旨、以仙桃具象为蓝图兴建的私家祠堂——“蟠桃百寿祠”。  相似文献   

20.
祖墓、墓碑、祠堂是了解汉族移民孤岛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云南宣威可渡、贵州安顺九溪、四川盐源长柏、木里项脚、冕宁宏模五个点进行祖墓、祠堂等文化遗留因子的比较,探讨不同背景下文化遗留变迁的特点及原因。孤岛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在周边异质文化的挤压下,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同时又坚守原发地的某些特质,产生新的变异,形成意义更为丰富的"孤岛文化"类型。同时文化孤岛的祖墓、祠堂及祭祖文化为我们展示儒家文化如何世俗化、生活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一个鲜活的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