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发展得更好。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切实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预习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课前有目的、有计划自学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质量预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预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1预习的必要性 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预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预习是课前自学,实质就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与学习钻研,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基本感知,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从而有准备、有思路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得生动活泼、默契有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感知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预习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彩环 《考试周刊》2012,(35):103-104
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培养学生预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发展自主自觉的学习动机及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针对日常工作了解到的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大家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从而帮助学生为上课作一定的准备,包括复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知搜集相关的素材。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读指定的参考书,对教材中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事先拟定的学习目标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有效的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毛静 《辽宁教育》2012,(21):80-81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3.
乔红军 《教师》2014,(25):64-64
正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基础,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的。一、课前预习的好处1.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和尝试完成练习,达到了基本了解地理文本内容的效果。预习的过程是只有自己参与其中的活动,没有老师的提  相似文献   

14.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15.
张芳芳 《学语文》2013,(6):71-72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所获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知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学习过程。它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做,尤其不清楚该预习什么.甚至出现读渎文本就是预习的错误看法。这无疑降低了高中阅读教学的效率。而综观高中散文教学,因为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多停留在表层,加之高中生阅历不足,对散文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更是不能深入把握。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散文的特点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散文的预习内容确立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针对日常工作了解到的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大家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当今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预习活动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步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主预习,预习是每一位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形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意味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何谓预习"预"就是准备,"习"就是学习,所谓预习就是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