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是有阶级的社会,但不是阶级社会。因为阶级社会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指一种社会制度来说的。这种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阶级对抗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少数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剥削、统治多数被剥削阶级,是一种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奴隶社会、封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革命是同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相联系的,是促进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于:先进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的变革与重构,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社会革命并非是经常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不仅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因此,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马克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5.
我们联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学生拒腐防修,提高了广大学生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推动了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迎着阶级斗争风浪,正在朝气蓬勃地成长起来。但是,党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产  相似文献   

6.
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社会革命”与“阶级和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革命的变革本节主要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可考虑分以下几个问题来讲授:第一,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名著的发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这个政治文献,是我们政治上思想上的显微镜与望远镜,对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和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即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一个社会制度代替另一个社会制度,不是和平发生的,而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新生的力量战胜腐朽的力量.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民族独立的胜利,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当然,新事物的成长,如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是一帆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试图运用辩证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析,一方面论证社会革命的“历史火车头”的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和平建设时期发展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作用作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社会革命的涵义 “社会革命”这个范畴有两种不同的涵义:即它的原义和转义。必须明确区分这两种涵义,否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会造成混乱。 社会革命的原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革命的理解,即是在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的历史发展阶段,革命阶级为了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政治大革命。它的中心内容是夺取政权;它的主要任务是改变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它的主要方法是暴力。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视社会革命为阶级之间的你死我活的“血战”,是“政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1页)。列宁也明确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列宁选集》第1卷,第616页)毛泽东同志抓住社会革命的根本特征,指出:“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社会形态的变革,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的更替实现的。对阶级、国家和革命的一般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回答,是正确理解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和当今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但如果撇开阶级、国家和革命等问题,完全离开阶级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性,是不能说清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从整个人类历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发展史上的过渡时期社会发展是一种规律性的客观发展过程。在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一种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由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以後又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後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制度)而转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总法则。期间,每一种社会制度本身又各有其特殊的内在发展规律。所谓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是没有的。在阶级社会中,纯粹统一的社会制度是没有的。与统治的生产方式并行,同时存在着旧的生产方式的残余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胚胎。例如,封建社会内部一方面有奴隶制的残余作为它从属的经济结构而存在着,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从它内部又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使以前的生产方式都服从自己,同时又保留了它们的残余。这是因为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手段的私有制和人对人的剥削上面。不同的仅仅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在新旧两个社会制度上,私有制的形式不同了,剥削的实质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的著作是最好的阶级斗争教科书。他的每篇著作都闪烁着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精神。《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就以异常鲜明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革命原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响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分清敌我对于革命具有何等重要意义。敌我观念这是阶级斗争概念的主要内容。按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敌对阶级间的矛盾和斗争,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也属于不同阶级间所产生的阶级斗争。整个说来,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核心。应该这样说:党教导我们要树立阶级、阶级斗争观点,就其实质讲,也就是教导我们树立敌我观念,划清敌我界限,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与地  相似文献   

12.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今的社会虽然不再充满阶级斗争,但阶级仍然存在,也必然存在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这种阶级意识在现代条件下实现了转型和发展,斗争性的阶级意识已逐渐转变为合作性的阶层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由较多地注重革命话语转向注重建设话语。工人阶级是当代社会的建设大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各阶层应力求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协商、妥协等方式达成整体统一的合作性的阶层意识,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王敏 《中学文科》2006,(11):86-8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人们的革命任务也不同,现将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演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我国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极专政之后,就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是改造旧经济,建设新经济,彻底消灭阶级,最后进到无阶级的社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阶级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出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改变了阶级斗争的形式。列宁曾反复地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是千方百计地否认和歪曲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事实。列宁说:“机会主义恰  相似文献   

16.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用革命暴力粉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政权——巴黎公社.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7.
承认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还要不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在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有些人便传播着这样一种极端错误和有害的观点,认为革命成功了,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没有了。冯定同志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8.
阶级分析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阶级问题,民族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对立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证。必须摆脱传统的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的话语.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史学的科学性及对历史、历史学范畴的区分 谈起史学的科学性,人们很自然地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历史并做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人们又会说:一切文明的社会历史,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等等。言下之意,文明社会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的社会,这就使人们理解为阶级斗争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所在,就是史学的科学性。 其实,这是片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  相似文献   

20.
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高华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是指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的阶级与国家。在这一时期,阶级和国家刚刚形成,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在这一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阶段中,旧的社会形态和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