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史的整体观即全球观,它是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 为认识对象,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的历史观。以整体观认识和研究历史,其成果已不少见,但如何在世界史教学中体现整体观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图通过近代世界史阶段性特征的探索,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认识资本主义这一近代世界主潮流。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整体观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类历史的整体研究,这从他们的“世界史”论述中不难见到。“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学习札记齐康人类历史最初并不具有世界性。最初的人类历史,即人类局部历史(民族历史和地区历史)在突破自身狭隘性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  相似文献   

3.
高师世界史如何进行教材改革 ?我认为应以整体、全局的观念来重新探讨世界史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着重表现世界历史怎样从原始的、闭塞的孤立状态发展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过程 ,改变传统的历史分期法 ,打破各种“中心说” ,进一步丰富世界历史的内容。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由彼此隔绝、互不往来的闭塞状态发展为相互依存、联成一体的整体 ,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 2 0世纪 ,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世界历史客观进程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章就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的基本问题——历史观问题、“中心论问题”、历史分期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体系,就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综合考察世界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共性和个性,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历史趋向为出发点,构筑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古典史学家到当代史学家,从希罗多德到斯塔夫里阿诺斯,西方历史学家编纂世界史的努力从未间断过。他们把已知的地理范围视为一个世界,把记述历史的范围扩大到已知的世界,他们为已知地理范围所写的历史表述了世界历史是在不断消除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中迈步的,是在不断摆脱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观念过程中前进的。这是西方历史学家认识世界历史的共同趋向  相似文献   

7.
面向 2 1世纪 ,“世界的中国”和“中国的世界”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 ,不啻是一个主体的两面。削弱世界史教学 ,与削弱中国史教学的后果 ,一样地不堪设想。然而自1994年起试行 ,迄 2 0 0 0年正式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简称“新大纲”) ,都把世界古代史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思议的事。众所周知 ,历史是泛指一切事物过去的运动发展过程 ,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 ;历史学则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世界历史研究则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的整体性问题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列宁早就明确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①但国内学术界的绝大多数论著往往把世界史写成国别史的汇编,或者是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简单相加,没有把世界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揭示它的总进程、总趋势、总特点以及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也就没有完成世界史学科自身的任务.加强世界历史整体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世界史学科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仅就世界历史整体的形成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当前存在的世界史三大史观,拓展了视野。它在世界史学科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为世界更好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理念可以用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当前世界史本科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全面贯彻实施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高层次的基础文化学科。它包罗万象,以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全局视野对各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行全面研究和综合考察,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世界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绚烂多姿的人类历史发展画卷: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曲折迂回,历史进程中有英雄和懦夫,有忠诚和伪奸,有兴盛与覆亡,有和平与争战,在起伏  相似文献   

11.
一门学科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者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拓进 ,这是学科发展史意义上的“与时俱进”。世界史学科也是如此。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一次世界古代史研讨会上 ,吴于廑先生曾经对世界史学科作了回顾与展望 ,从 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前景 ,包括学科性质、历史观念、统一性与多样性 ,以及世界史研究的主题 ,认为应当积极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促进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因为这门学科“确实需要有所开拓 ,有所跨进”① 。他还在《自传》中谈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在专门研究上的多方面的积累 ,已经为世界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最为深刻、也是最具动荡性的 10 0年。对于刚刚跨入 2 1世纪的人类来说 ,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 ,冷静回顾 2 0世纪鲜活的历史 ,反思它的成败教训 ,以史为鉴 ,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在高中阶段系统开设以现代化为主题的 2 0世纪中国史和世界史 ,正是中学历史教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参与了中南五省(区)世界现代史 教材的编写,在编写中,我认为有下列问 题值得研讨: 一、关于确立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观 念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 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 类的历史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从 开始就是世界历史。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由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原始 闭塞、分散孤立逐步发展到各民族、各地 区间的日益加强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性 发展的过程。即是说是由古代文明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史是自有人类以来至今天全人类世界历史和现实的总和。广义上的人类史包括世界史——从分散到整体,狭义上的人类史是指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历史。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系统本身纵向发展的本质联系。世界史则是指直接建立在社会分工与交往基础上的社会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横向发展的历史,它所反映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开放性和普遍联系的必然性。关于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始终坚持的科学历史观,是高考说明关于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层次。要更好地把握唯物史观却又离不开宏观认识。下面就历史纵横方面的宏观把握来谈谈学习历史中的唯物史观和宏观认识之间的联系。 一 世界历史观是我们考察历史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历史学习中的横向宏观认识 我们在学习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首先要确立世界历史观。比如,如果不是从世界历史观出发就很难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结果。只有比较清楚地掌握了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为史学提供了世界观 (历史观 )和方法论 ,西方古典史学的萌芽和优良传统以及中世纪史学的发展充分说明 :有什么样的哲学 ,就有什么样的史学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从15、16世纪开始了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及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一个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它使世界各部分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标志着历史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从而使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之后世界整体发展的态势尤为突出.资本的全球运动,借助各种经济形式的物质手段把各国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构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联系和总体趋势,并使各国的历史发展日益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这种客观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变化,势必对历史学家的史学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史学界,世界主义的研究新取向脱颖而出.鉴于全球性世界联系的形成,史学研究取向的全球性观念随即产生,史学家的观点由种族、地域观念向全球性观念转变.当世界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新阶段时,以全球观点而不是以西方观点来考察世界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理论上,他们认为全人类因具有共同性而可以互相深刻地理解,全面的世界史可以培养个人与整个人类休戚与共的感情,而不是像狭隘史学那样由于偏见而加剧冲突,造成灾难性后果”.这种全球性观念确定了世界史研究的新取向,并因之形成了“宏观的世界史新学派”,进而出现了以全球观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他的《极端的年代》一书宏观地描述了 2 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这不仅是一部整体的世界史和全球史 ;而且对于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同处于一个有机的世界体系中进行了深刻和富有见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史虽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全球史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论,把它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确实不很妥当。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借鉴全球史学者的一些方法论,但全球史不能代替世界史。西方文明是一个既有惊人创造力又有惊人破坏力的文明,它的成就和灾难都是一些“牵动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在世界史的编纂中,用科学发展观重点阐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古史是世界史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人类社会发展最初的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世界上古文明包括上古西亚、上古埃及、上古南亚、上古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六大文明部分[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长期被忽视[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