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l.读题,说一说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2.再读课题,你想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乌鸦是怎样喝水的?乌鸦喝到水没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整理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果讲关于乌鸦的故事,恐怕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乌鸦喝水,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不太美丽的乌鸦也因此享受着人们太多的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3.
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乌鸦喝水与教师专业成长存在什么关系,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了。然而,乌鸦的这一小小举动却蕴含了深奥的道理.给教师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习作内容 :打破思维定势 ,大胆发挥想象 ,改写《乌鸦喝水》。训练目的和要求 :1 以故事内容为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2 能根据自己的所想、所画、所说 ,写一段通顺的话 ,把故事“改”得更精彩。作前准备 :录像带(《乌鸦喝水》)、投影片(乌鸦在想办法)以及乌鸦头饰一只。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充分感知。1 组织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录像带 ,讨论 :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它会怎么想呢?先说后写。(提示 :它看见一个瓶子 ,里面有半瓶水 ,可是瓶口太小 …  相似文献   

5.
自从乌鸦爷爷小时候巧用办法喝到瓶底的水之后,“乌鸦喝水”的故事传遍了各地,乌鸦爷爷被评为“智慧爷爷”。从此,乌鸦爷爷天天去各地的乌鸦学堂讲课,给乌鸦宝宝们传授各种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联系,以读代讲,以"形"促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引趣导入.(1)展示乌鸦挂图.师:小朋友认识它吗?乌鸦长得怎样?(引导说出它宽宽的嘴壳)师:乌鸦虽然不美,但它可聪明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乌鸦喝水”的故事流传开后,大家都觉得乌鸦聪明。乌鸦也用同样的办法教小乌鸦,这样传了许多代。 有一年发生了变化,老乌鸦示范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授进深瓶子里,使嘴够不到的水面慢慢升高。  相似文献   

8.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段)教师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在课本获知《乌鸦喝水》的故事,说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在它的面前有一瓶水,但是由于瓶底很深,里面的水又很少,乌鸦的嘴根本够不到水,于是乌鸦想到了一个办法,叼来许多石子,然后将它们一一放进瓶子,随着石子的增多,瓶里的水慢慢升上来了,于是乌鸦便轻松地喝到水了. 当时老师把这篇文章当童话来教,我们也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没有谁会觉得具有“恶棍”之称、代表着凶兆和血光之灾的乌鸦会有这么聪明. 然而,事实上,这则故事却是真的.众多的科学研究都表明,乌鸦足智多谋,相当聪明,是天空中绝对的灵长类.  相似文献   

10.
遥控小鸡     
有~天,乌鸦正在给孩子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村里的邮(yu)递(di)员——鸽子小丽送来了一个包裹(guo)。乌鸦打开一看,是一张贺(he)  相似文献   

11.
杨阳 《黑河教育》2013,(4):65-65
教学内容:《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预设导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谁来说说乌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一读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课题:14乌鸦喝水(注意本课生字,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父母为我们讲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一只乌鸦又累又渴,很想喝水。忽然,它看见一只大水瓶,但瓶里的水不多了.嘴伸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它急中生智,叼些石子放到瓶里,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有这么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简单 ,但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首先 ,对乌鸦来说 ,这是一次难忘的喝水。这不同于平常在小溪边、井台旁、水池中喝到的水 ,给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次非同寻常是乌鸦自己动了脑筋 ,想了办法 ,解决了“瓶高口小 ,水位太低”的难题 ,喝到了想喝的水 ,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带给它的是欣喜、满足和新的渴求。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 ,把知识比作水 ,那么我们做教师的 ,就不应该只满足于端出一盆知识之水 ,让“乌鸦”顺顺当当地喝 ,更不能在乌鸦暂时不…  相似文献   

14.
大家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现在我们隆重推出的这只小乌鸦,是它的正宗后代。它经常向大家介绍老乌鸦“用衔石子的方法喝到瓶中水”,说到得意之处,激动得口水四溅。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讲了一只口渴的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水的故事,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乌鸦面对口小水少的瓶子急于喝水而不得的无奈;第二幅图嚼的是乌鸦喝到水后的怡然自得,笑逐颜开。课堂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两幅图,围绕乌鸦的“急”与“笑”而展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抽象概念1.激趣引入,揭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  相似文献   

17.
一、乌鸦喝水 例1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的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呱呱地飞走了.如果设衔人瓶中的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象是( ).  相似文献   

18.
杨艳 《学前教育》2008,(12):28-29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而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们通常会把它设计成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操作材料中进行实验,发现瓶子里的水与投放下去的材料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园的研究课题《幼儿创意艺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教育理念,我把《乌鸦喝水》这个经典故事设计、展示成了一个创意艺术活动。通过组织两次教学活动,由第一次的实践到反思后的再教学,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活动材料,将《乌鸦喝水》延续成一个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学体积的认识前,尽管学生尚未正式学习体积的概念,但对于体积知识所引发的现象却并不陌生.如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所讲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绝大部分同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听过太多关于乌鸦喝水、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记忆犹新:暴雨突然来临,鸟儿都飞回巢穴保护自己的孩子。乌鸦也返回巢中,却将羽翼尚未丰满的小乌鸦赶出巢穴,小乌鸦扑棱着翅膀艰难而归,乌鸦再次将它赶出,雨中的小乌鸦满是惊悸,哀鸣而归,但还是被赶出……终于,小乌鸦在绝望中向林中飞去,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不久,林中的上空飞翔着一只勇士——小乌鸦在乌鸦的逼迫下,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