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政府和民众沟通的平台,政务微博由于我国的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导致其在自身的定位、内容文风、运营方面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使得政务微博只是政府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缺乏良好的互动。政务微博应如何改进?这需要政务微博将自己的落脚点放到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使用功能上,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提高自身执政为民的理念。政务微博应加强自己的信息反馈能力以及建立起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规范自身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机制,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真正地发挥出来,找到政务微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作为服务群众的新型媒介与载体,是政府部门与民众沟通的重要门户,其应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以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Twitter为例,研究国外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外政务微博的使用策略及特点,将国外政务微博注重信息发布功能、互动效应、政要名人效应、以及粉丝的再传播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引入辽宁省政务微博的建设中来,为辽宁省政务微博发展提供借鉴,引导辽宁省政务微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博作为“问政于民,服务于民”的新型平台,在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增进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起步时间晚、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政务微博在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一些表象化倾向开始呈现。分析政务微博的表象化倾向,诸如形式大于内容、官僚主义作风等现象,提出矫正措施,力求打造实用微博,创办阳光政务。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微博客作为网络媒体的新兴势力风靡我国。本文从微博客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入手,结合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炙手可热的发展现状,解析了政务微博盛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政府部门制订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各级地方党政机构做好政务微博运营的具体工作、提升微博客尤其是政务微博客的媒介素养,才能促成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微博问政是主要以微博为载体的网络政治发展的新形式,它激发了群众的参政热情、创新了政府的工作方式,开创了民主政治实践新形式。从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知晓度和覆盖率、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管理水平、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舆情控制力等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宽领域、多渠道的发展政务微博,加强政务微博的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舆情控制机制,确保话语传播渠道的畅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博在国内飞速发展,其无与伦比的便捷性与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青睐,纷纷开始开通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应运而生,迅速成为我国网络问政的新宠。微博问政虽发展快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问政法律法规较少,质量无法保障;问政长效机制缺乏,形式比较被动;问政监督管理有限,实名制有待落实;问政人才队伍不足。微博发言人欠缺等。并提出政府应该加快问政立法、提倡经营微博、推动实名制、加强微博培训来提升微博问政水平。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新媒介,给政府公共关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本文通过关注分析新浪微博上的安徽省各级政机构所发布的政务微博,分析了安徽省政务微博的现状以及政务微博在政府公关的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规范安徽省政务微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实现了对普通民众话语权的解放,具有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舆论优势,但以"草根性"为根本特征的网络舆论也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公信力来积极助推、正确引导.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彼此互设议程、互为促进力,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舆论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其中,微博作为仅次于传统媒体、论坛的第三大网络舆情源头,微博日益成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舆论聚集平台,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活跃发达起来。然而,由于微博的种种特点,它的这种特殊的舆论监督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尤其是从最近政府出台的转发500次微博谣言定性为诽谤的新规定来看,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走向。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对重要的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积极踊跃地发表意见,形成了多轮大规模的网络舆论。诸多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已经使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改变了公共政策的方向和方式,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但客观地讲,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带来某些方面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公民参与,促进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完善相关措施,切实提升各级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方便灵活、快捷高效、实时互动、聚合人气、传播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舆论焦点等独特优势,影响力、知名度、使用量与日俱增,不仅赢得了社会公众的青睐,更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微博成为新闻传播"主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假微博新闻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微博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本文从微博及微博新闻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假微博新闻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交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良莠不齐的网络新闻报道和后真相时代中过分追求新闻时效的诉求,导致司法案件报道的真实性、严肃性和独立性受到干扰。文章通过研究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并且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消极干扰,最后从民众、司法机构、网络媒体三方面对如何减弱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干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讨了微博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重要影响。结论认为在符合现代信息社会交流平台方面,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微博的支持、管理与监督,积极引导微博向着优秀网络舆论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并被不断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自媒体中的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常用软件,自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舆论引导对于规范大学生网络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如何提高其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自媒体的涵义出发,结合自媒体时代特点,探讨提升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意义,最终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郭晴  王立东 《职大学报》2016,(4):115-117,106
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媒体而兴起的"微文化"迅速走进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微博、微信等"微文化"的领军之将以其扁平化、即时化、个性化、碎片化的特征征服了许多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是,凡事皆有利弊之分,"微文化"在使人们获得便利、快捷、丰富的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纷扰,使大众处于网络与现实两个舆论场的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学历造假、官商勾结、包养情人三宗罪。微博既出,当天转发量和评论量合计突破6万次。2013年5月12日,刘铁男以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从微博举报到刘铁男被调查,整个事件持续近半年,在此期间,舆论经历了爆发、沉默、爆发、再沉默、爆发5个阶段。本文针对此事件过程中的官民二元舆论场在不同阶段的角色扮演及所起作用进行研究,尝试从个案分析中总结官民二元舆论场的和谐互动之道。  相似文献   

18.
微博是新兴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由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微博著作权的保护有其特殊性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事前保护和事后保护两方面来探讨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表征着这个世界的变迁和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助推了话语权与表达权的节奏感和时效性;"湿性社会"的黏合力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反腐、微博问政、微博直播丰富了民主执政的内容与形式,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应是自媒体时代网络和谐发展的舆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网络意见领袖的出现。本文分析了网络意见领袖的新特性,截取了其中的企业家群体,通过吴英案、微博推动PM2.5数据公开等案例,探讨当代企业家意见领袖通过微博影响公共领域的过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探讨了企业家们在微博公共事务中的舆论影响及问题,并向企业家意见领袖们提出了以专业知识建构微博言论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