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中科院研究员研究所研究院张梅玲老师曾说:"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初中数学,常给人以古板、枯燥、抽象等印象,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后,也可以灵动活泼、生机盎然。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景中,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  相似文献   

2.
孙光明 《快乐阅读》2011,(26):140-140
一、要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成为构建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过程。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老师把一个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逐步抽象  相似文献   

3.
<正>对小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新知识以前已经有许多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数学教育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常识和经验,并通过抽象、概括、猜测、验证、反思等促使这些常识和经验系统化。即要把抽象的知识还原到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中去,同时注意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情境作适度的加工,让数学教育更亲近学生。一、根据学生智慧发展的规律,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现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本位上,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由书本中"学数学",向生活中"体验数学"和"做数学"转变。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一、寻找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5.
几何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它将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抽象为图形,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将图形还原到生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通过教具、学具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几何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作为教者在教学时要善于从生活中引入,将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离生活很贴近,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灵活运算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1.在学习新知时注重"生活数学"教育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在学习新知时,把学习的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小数时,可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习实际测量时,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积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2.在思维训练中注重"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联系生活教数学呢?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知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法贵在妙。"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的获取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调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和问题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产生于生活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原本枯燥地、抽象的数学转化为生动、直观地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课引入生活化"、"习题生成生活化"、"校本课程生活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取生活之源,活教学之水.即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背景的生活实例、现象等引进课堂,将教材中抽象、单调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取之于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就是将数学知识放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以此使数学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将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使数学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走向"学生身边的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13.
马箴言 《中学文科》2009,(11):34-35
数学来自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就是要求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生活内涵,发现生活问题,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验证、解决问题,得出一个数学规律或观点,然后再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廖月霞 《小学生》2013,(12):108-108
一提到数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单调和枯燥,还有一连串抽象的数字、看不懂的图像和难记的符号。这样的数学有谁会爱学呢?其实,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它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源泉和动力,小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都极易引起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生活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实践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生活中捕捉可利用的数学学习素材,把抽象的数学还原生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扎实地掌握好数学概念,生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关键是把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美,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概念教学中十分重视概念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抽象概括和"剖析概念的定义"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自编自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数学教师要走进生活,还原生活情境,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19.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以及把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在获得直接经验或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本质。一、让学生经历生活化过程,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又以具体的面貌存在。数学教学应该把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在现实背景之中,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妈妈买了24瓶酸奶,营业员共收了34.8元钱,你能算出平均每瓶酸奶多少钱吗?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交流中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竖式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