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城市中每5个孩子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其中城市超两成儿童超重或肥胖,北京6岁到17岁的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者达到4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亿人超重,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有2200万患有肥胖症.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肥胖患者发病率:女生从3.38%上升到7.18%:男生从2.75%上升到8.65%.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和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项研究表明,肥胖者饮酒会对健康造成“双重打击“。两项对于一百多万名英国男女的研究表明.超重和饮酒会增力Ⅱ发生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称.肥胖女性如果每天喝一杯多点的葡萄酒,其罹患肝脏疾病的风险几乎是其他女性的两倍。据《英国医学杂志》报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男性身上。英国的肝脏疾病患者和肥胖人群正在增加。酒精是肝硬化的“元凶”,有更多证据表明,超重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注肥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全世界有 10亿人超重 ,全球 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 2 2 0 0万人患有肥胖、食欲亢进症。近年来 ,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国的肥胖者已超过 70 0 0万。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到 90年代末期 ,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肥胖患病率 ,女生从 3.38%上升至 7.18% ,男生从 2 .75 %上升至 8.6 5 %。肥胖症已与吸烟和艾滋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严重问题。1 肥胖的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来衡量肥胖。体重指数等于体重 (千克 )除以身高 (米 )的平方 ,它是衡量整体肥胖程度的指标。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指标 ,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上高县小学生的肥胖发生情况,为防控小学生原发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纳入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随机抽取上高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调查其肥胖状况并分析其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结果:共获得调查对象645名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3%和2.0%,男生、女生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2%和2.1%、2.8%和1.0%、4.3%和2.0%。超重、肥胖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大于正常体重小学生,但肺活量指数前者均低于后者。结论:县城小学生尤其是男生的肥胖问题已较严重,应加强预防控制,以保障和促进其心肺功能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10~12岁的城市儿童中,有8%被认为是肥胖的,还有15%被认为是超重——中国教育部数据。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在哺乳妈妈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很多胖妈妈会问:哺乳可以防止肥胖吗?哺乳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吗?……对很多妈妈来说哺乳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胖妈妈在实现她们的哺乳目标时,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也需要面对她们独特的问题。对,不是每一个超重的人都是不健康的,所以,超重本身并不成为妈妈哺乳的障碍或借口。但是,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肥胖确实是会与很多短期或长期的健康问题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在哺乳过程中超重妈妈可能会因为超重,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或阻碍。  相似文献   

8.
虽然幼儿肥胖的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矫治也在各级幼儿园进行,但仍有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由于学龄前儿童对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自控能力低,近年来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近年调查资料也显示,幼儿在整个幼儿园时期是肥胖、超重发生的高危期。儿童肥胖的程度与发生肥胖的初始年龄密切相关,肥胖发生越早,则程度越重,超重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王若懿 《教育》2007,(10S):30-31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一一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最富有朝气和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青春期也是人生中最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第三个危险期(前两个时期分别是产前期和儿童期)。青春期超重或肥胖与前两个时期的主要不同在于:第一,青春期如果发生超重或肥胖,那么,这种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至成年阶段。研究表明,多达80%的青春期超重或肥胖者将成为肥胖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11.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长沙当前学龄前儿童有13%体重超重,而妈妈怀孕时体重增加过快、儿童吃饭速度快、睡觉晚,都是导致儿童发胖的原因。据专家介绍,学龄前期是脂肪重聚高峰年龄,也是儿童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超重作为肥胖的“预警”,随着年龄的增长,如缺少及时的干预,相当比例的超重儿将会变成肥胖儿。因此学龄前儿童应是儿童肥胖的重点于预人群。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研究人员提出:如果一个人到了11岁,体重还是超重或者仍是肥胖儿童,就有可能出正常的体重带到成年期,他一生将会饱受健康方面的折磨。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用5年以上的时间跟踪调查了近6000名肥胖儿童,研究发现这些儿童进入中学时,有1/4的人仍有体重超重问题。研究组组长简·沃德教授说:“参加调查的孩子如果在11岁时仍然处于肥胖的状态,那么在他们接下来5年的成长过程中体型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孩子在11岁左右时的体型就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沃德强调说:“我们希望整个社会都对儿童肥胖问题重视起来。”专家告诫说,…  相似文献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因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接触等因素引起的超重肥胖和营养缺乏等问题,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健康隐患.本文从ADHD儿童共患肥胖的风险性和危害性,产生ADHD儿童超重肥胖的行为因素(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以及ADHD共患肥胖的可能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将来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一是与ADHD患儿相关的健康管理将逐渐得到患儿家庭和医务人员的重视作为治疗ADHD的辅助方法之一;二是相关研究将进一步阐释ADHD和肥胖共患的可能生理病理机制.该文旨在为积极改善ADHD患儿的营养缺乏状况和有效控制ADHD患儿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桥 《小读者》2012,(7):57-57
米兰发育学研究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1/3的意大利儿童一到8岁就体重超标,这使得意大利儿童成为欧洲各国儿童中最胖的群体。该研究所负责人乔瓦尼·安卡拉尼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约有2000万意大利人存在体重问题,其中包括35%的成人超重,与往年的报告相比,可发现意大利的肥胖人数每年以0.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类和甜食的占79.85%,而以甜品饮料为零食的占61.54%,在日常习惯中吃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使热量和糖的摄入大大提高,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大约有一半的超重和肥胖初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运动因素、饮食习惯、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和社区环境改善是干预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慧颖 《早期教育》2001,(22):30-30
第49届国际营养专题研讨会上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现4至16岁少儿,男14.8%、女9.3%已成为小胖子,超重加肥胖少儿已达25%至27%。中国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马冠生研究员指出.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4城市城区抽取4至16岁9356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4至6岁幼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身高、体重,结果发现:幼儿超重率、肥胖率为12.1%。专家惊呼,中国城市幼儿肥胖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7.
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物质的丰富,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但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新问题,肥胖就是一例。据报道,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率从1986年至1996年,以每年平均9.1%的速度攀升,有的地区达17.5%。肥胖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杀手”。日前,本刊就如何科学对待儿童肥胖等问题采访了中  相似文献   

18.
假期肥胖儿童管理一直是保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往的经验,暑假过后,绝大部分肥胖儿童的体重会明显增加,不少超重幼儿也会加入到肥胖儿童的行列中来。为了突破假期肥胖儿童体重控制这一瓶颈,去年暑假,我们尝试了“假期健康小口袋”方案,效果明显。“假期健康小口袋”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在这个纸袋里装有我们精心准备和整理的一系列关于肥胖儿童假期体重控制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内容:●给家长的信信的内容包括三方面:①介绍肥胖的危害(生理疾病、心理障碍),以引起家长对儿童肥胖问题的重视;②通过对我园寄宿和非寄宿幼儿肥胖…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信息化、都市化的日益激烈所引发的各种压力,几乎席卷了所有人;快节奏的生活、高密度的工作,让现代人疲于奔命;无规律的生活方式让大量职场中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明病”:肥胖、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糖尿病……2005年10月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体力活动少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而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与1985年全国青少年不到1%的肥胖率相比,2005年则有近20%的学生超重或是肥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处在迅速增长阶段,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遗传、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三个主要因素。家庭干预,包括家长的积极态度和有效的健康减肥措施,对于预防及控制儿童肥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