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是一部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的家族文化史著作。它把文化研究与"地域研究"、"家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一个传统家族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家风家学。琅邪王氏开放性的心态和思想,文化上的包容,儒、玄兼宗,道、释兼容,极大地促进了王氏家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学术文化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历久不衰,是汉晋时代突出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世家成为国家政治的中坚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山东高平王氏是汉晋时代的文化盛门之一,如专就学术文化成就而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者不多,是同期文化世家中最值得重视的个案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高平王氏家族学术文化的研究集中在其重点人物王粲、王弼的研究上,一直未有对高平王氏家族学术文化作整体研究的成果面世。田汉云、秦跃宇著《汉晋高平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从家族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系统考察高平王氏家族及其家学,具有填补空白之功。本书既重理论,又重考据,发论必有考据做支撑,考据又以理论为指导,考证精审,持论公允。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一位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也是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他的成长与母亲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直接的关系。顾炎武出生之后,父母就把他过继给顾炎武叔祖顾绍芾的守寡儿媳王氏为子。顾炎武在王氏的抚育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王氏性格刚强,虽然是个女人,但很有主见,遇事敢说、敢干、敢于承担责任。她心灵手巧,勤劳节俭,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非常重视对顾炎武的教育,在顾炎武四五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和写字。后来,顾炎武进了家塾,每逢他放学之后,王氏便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考问他一天学到的功课。她期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品…  相似文献   

4.
北平王王处直的长子王郁,自投靠契丹后,被阿保机收为养子。在辽代初年,其家族数代人多担任武将,世代领兵随契丹军队出征,立下了赫赫军功。同时,王郁家族也通过与其他汉人家族的婚姻维护自己的势力。与其他汉人大族类似,王氏家族入辽后"扎根"宜州,在此影响较大,家族成员的初授官多为当地崇义军节度使的属吏。但因为数代后家族成员多早亡,男丁数目减少,王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5.
戊戌政变后,张荫桓的被捕发配,更多的是因其人物性格、做事风格等缺陷,所招致的朝野上下长期以来对其的普遍不满和多次参劾。在变法过程中,张荫桓对变法的积极支持态度,及其在翁同被罢免以后在变法过程中不自觉地扮演的实权派支持者角色,无异于雪上加霜,让反对变法者在无法表示对光绪帝的反对时,不约而同地将憎恨集中到了其头上。由此,在政变后,将张荫桓逮捕发配便成为慈禧顺从社会舆论,以求顺利进行善后工作的一个策略而已。  相似文献   

6.
三槐王氏家族是宋代历史上簪缨相继的名门望族,有宋一代,三槐王氏子孙族人相继入朝为官,仕宦人数众多,其中不乏爵高位显者。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崛起和兴盛不是偶然的,而是呈现出与宋代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其家族成员正是在宋代偃武兴文、科举制度发展和门阀宗族崩溃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通过科举入仕、勤奋好学和个人的才识、家风的清正,以及与“近世典章宦族”和科举新贵的联姻,而逐步发展为宋朝名门望族的。  相似文献   

7.
王士稹是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对清代诗风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士稹所在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著名的仕宦家族,其家族有着良好的门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族诗歌文化尤为兴盛.家族诗歌文化对王士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文化风尚是王士稹“神韵说”形成的夙因.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正派人。以前,因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革命的,司马光反对变法就成了顽固派;王安石变法是唯物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就是唯心的。这种看法明显地具有偏颇之处。他既忠君又忧民,和范仲淹等封建“良相”很相像,他具有突出的封建正统历史观,他借历史宣扬封建礼教,把“孝慈仁义、忠信礼乐”等封建道德作为百世不易之“道”,他的一生堪称封建伦理、政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正> 宋神宗的名子是和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联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吸引了许多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写出大量的文章和专著。王安石做为我国封建时代卓越的政治家,获得很高评价。其变法的内容,成效及变法过程中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都有深入的论述。然而对于和这次变法密不可分,且决定这次变法命运的关键人物即宋神宗,在研究中却被忽视了。宋神宗做为封建时代难得的君主,他对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起的作用,他对克服保守派猛烈反对新法所承受的重大压力,他的智慧和决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时期,士族社会不同家族往往世代通婚,交往密切.庐江何氏家族本为兴起于魏晋之际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一个重要的因素便在于世代与琅邪王氏家族通婚和交往,得到了王氏权势人物的提携.特别是东晋王导扶持何充,使其位列宰辅,奠定了其家族门第的基础.萧齐时代,王俭对何氏家族人物多有表彰与提携.当然,这种家族间的通婚与交游,何氏代表人物也有帮助王氏的事例,从而影响到王氏家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琅邪王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最兴盛的世家大族。以“与时推迁”为突出特色的家风 ,使其家族在频繁的王朝更迭中少受冲击。其家族文化尤重礼法制度 ,在宗族内讲求孝友 ,于国家则擅长朝仪典制。在文化思想方面又注重广泛的包容性 ,使其家族能够长时间充满活力 ,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戊戌维新运动中,慈禧反对变法似乎已成定论。其实,她并不反对变法图强,仅反对这场运动对其权力的威胁和康有为变法理论中对大清统治思想的根本否定。这二点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及这场运动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对清末法制变革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矛盾转变过程。最初,由于自身性格的开明以及为时代危机感所迫,他倡导法制改革,举荐修律大臣,并身体力行,为变法修律提出有益的建议;但由于其政治性格的矛盾性等多重原因,以致其后来又主张渐进变革,反对司法独立,反对变法修律中激进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夏侯湛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夏侯湛的生平与文学成就与其家世密不可分。西晋初期的夏侯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其成员仕履遍及自中央大员到地方州郡长官的各个角落;在婚姻上,他们与当时炙手可热的河内司马氏、泰山羊氏、琅琊王氏这些名门望族结为亲家;在文化上则由曹魏时期雄居乡里以武风见长的豪强转化为以学术修养而为世所重的士族。  相似文献   

16.
周勇 《天中学刊》2005,20(6):103-105
《世说新语》记载了大量士族人物的言行,体现了中古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的风貌。琅琊王氏即为其典型代表,从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人格范型中,可以梳理出魏晋士风流变的大致脉络,即从伦理道德型到政治实干型,再到自然审美型,这种流变是魏晋思想文化生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苏轼可谓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能,他的散文、诗、词乃至书、画,无不精湛、佳妙,甚至在美食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苏轼在政治上不甚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过王安石,主要是反对新法实施过程中的流弊;司马光主政时他也反对过司马光,他认为对新法应分析利弊,采其所长,反对一概废弃。但是,苏轼在做地方官时,还是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历史上众多的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家群体中,其家族新城王氏作为后起之秀,注重文化传承,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其中就有影响全国文坛的一代宗师王士稹。新城王氏作家群具有作家人数多,作品质量高,作家作品影响大的特点,是明清山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对山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氏家族是北宋临城的名门望族,族人王鬷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王氏家族的兴起和北宋时期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朝重文轻武,以科举取士为主要选官方式。社会各阶层都重视科举,平民寒士甚至视科举为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唯一选择。王氏家族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依据新近出版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结合宋初科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科举仕宦与王氏家族兴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代书法家李邕的郡望是江夏。两晋后期,江夏李氏逐渐成为当时江夏地区非常有影响的士族家族。通过与河东卫氏家族和琊王氏家族之间的交往,他们在书法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得到后世书论家的赞誉。江夏李氏在书法文化领域的文化积淀毫无疑问会影响这个家族的后裔,因此,李邕在书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与其家族的书法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