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厦门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厦门市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学生参与程度低;体育社团会员构成中,男生与女生有显著差异;会员对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评价总体较好;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希望选择体育社团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对体育社团运动项目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要从体育政策、组织管理、项目设置、舆论宣传等方面入手,推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对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快学校体育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计划,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实践的平台,使大学生体育社团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指导老师、普通高校社团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大学生综合能力、高校校园文化和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播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群体。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社团,理应担负起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任。结合当前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功能,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社团化模式运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岳广凤  李波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74-75,80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育教学部门要支持体育社团的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进行指导,满足体育社团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需要,为体育社团培养一批体育骨干,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身体素质变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身体素质有下降,又以二四年级为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年级各有侧重,运动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课余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中小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及参加体育社团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健身需求。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调研发现,体育社团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同时,其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本文以高等院校的健美操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问卷分析法挖掘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社团应有的作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迅  唐成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119-120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众多高校开始了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尝试,这无疑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突破。此与同时,我们有必要分析、研究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高校这一体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陶权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57-45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并进行实践,其结果表明高校课外活动俱乐部制能明显地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技能、锻炼意识的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大三、四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把高校体育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切实可行地帮助大学生选择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发对浙江省普通高校中14所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公共体育课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不足,找出制约其开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勇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87-89,93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探讨了体育教学模式及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对云南省普通高校目前全面推行俱乐部体育模式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准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向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过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体育改革具有标志性的课题,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内外结合的俱乐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社区体育互动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必要性分析,指出高校体育俱乐部从长远的发展思路上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都是巨大。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试办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国家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战略规划,针对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试办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运作3年来的实证效果。得出主要结论为:1)普通高校应积极试办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的体系多元化、多渠道、社会化、院校化,将是“举国体制”的真正内涵体现。2)设置项目应是小型化、组织化、硬件设施简易化的竞技体育项目。3)普通高校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竞赛组织应社会化,尽量吸引社会力量赞助各项目队参加比赛,同时实施有限的有偿服务收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内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现状、国内高校校园网络教学学习平台建设以及网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教学系统开发。通过对体育俱乐部网络平台开发运用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系统对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活动自主性、增强学生锻炼兴趣,同时体育俱乐部与网络教学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为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的方法,认真分析了我校6年以来推行课外体育俱乐郝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引入单项协会的俱乐部来改进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思路。本课题通过对单项协会的活动内容、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机制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使我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更上一层楼,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等,对高校试行的俱乐部式教学进行研究。从终身体育的视角阐述了在高校高年级学生中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优势,提出建立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依据和办法.使体育俱乐部活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为丰富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容和寻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