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就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挫折承受力强的大学生一般更趋向于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通过提高大学生承受学习挫折、交往挫折及适应挫折方面的能力,进而可以提高其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体育挫折观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挫折既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也可以让人变得消极低落。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高校学生体育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高校体育挫折教育方法实施的注意事项包括:正确面对挫折,鼓励与惩罚兼并,认清挫折的原因及挫折的两重性,强调挫折教育并不等于排斥成功教育,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挫折教育,体育挫折教育中加强思想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1.大学生遭遇挫折现状及受挫以后的行为反应 2.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独特作用 (1)从体育功能上看:①调感情;②强意志。 (2)从实施体育活动的环境来看:体育课和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学生与体育类院校学生挫折商比较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充满机遇和挑战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要全面发展,除了要具有高智商、高情商外,还要有高挫折商。通过调查得知:普通高校学生与体育院校学生相比,挫折商明显偏低,这主要与体育类院校学生在体育运动尤其是比赛中更多地经受挫折和打击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挫折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挫折观教育又是一把双刃剑,促使在教学中实施体育挫折教育时要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高校学生体育挫折教育原则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转变观念原则、教育针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宣传配合原则等,旨在推进体育挫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琴 《体育世界》2009,(1):17-18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空手道运动发展状况进行论述,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使空手道运动顺应大学生健身需求,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步入高校以后,遭遇到不同原因的挫折,诱发出许多的不良行为反应,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高校的每位教师都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强调体育教学在这方面独特的教育作用,介绍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战胜挫折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大学生挫折感的存在为个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冰雪体育教育蕴含的合作、竞争、顽强拼搏等教育元素对促进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合作和竞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体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部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大学生体育选项学习较其它学科更能直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自信心、抗挫折能力与人际关系等方面有非常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国钊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473-474,476
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挫折心理有其产生的路径及相关条件,挫折心理的产生包括4个环节:动机和需要;动作受阻;认识到阻碍;产生不良反映。挫折心理对运动个体会造成运动知觉障碍、意志障碍和思维障碍等,从而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效果产生多种负面影响。为使运动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克服挫折心理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运动员遭受挫折后到攻击行为发生之前的心理状态变化,对CUBA男子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得出:1、攻击准备状态是挫折心理到攻击行为实际发生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种思想上具有攻击性的状态。2、当CUBA男子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遭遇挫折后,一旦他们无法克服挫折情境、对挫折产生极度消极认识、产生强烈的挫折情绪反应以及挫折调节能力下降,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从挫折心理过渡到攻击准备状态。研究建议:1、对运动员进行挫折心理知识教育。2、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运动员的挫折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活动因其所具有的竞技特征,而可能使较多的人在参与过程中遭受挫折。因此研究挫折的机制及应付策略,对正确指导此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有关挫折的各种研究和理论,并提出了在体育活动中应付挫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中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较以前大幅度下降,诸多原因影响了中学生的自信心、耐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篮球竞赛中哪些挫折因素容易引发攻击行为,以CUBA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挫折情境因素依次为:裁判不公正、裁判错判、漏判、对抗失败等;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消极挫折认识因素依次为:报复、敌对、恶意、猜疑;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消极挫折情绪因素依次为:愤怒、焦虑、抑郁、紧张。提出建议:针对挫折情境因素进行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挫折承受能力;注重平时训练中运动员的挫折认识教育;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耐挫折能力的情况,体育活动各个因子与耐挫折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上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