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以及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作者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制定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对企业长期股以投资的核算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仅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谈谈个人之管见。一、《准则》及《准则》讲解中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自实际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时,按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而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讲解中又规定:投资企业由于追…  相似文献   

3.
付桂彦  梁权 《今日科苑》2007,(18):38-38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原《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行了完善和修正,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方法导向和具体业务处理上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趋于一致。本文拟从修改前后准则的对比入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变化以及对上市公司收益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所得税有关法规的规定有诸多的差异,本文从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损益、股权投资转让、投资减值准备五方面进行比较,指出股权投资在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异,建议会计与税收应适当分离又要尽可能协调,以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企业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的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就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涉及的会计处理相关准则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正常生产运营的企业来说,以营利为目的而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必定会随着该投资市场价值的起落,进行新购、增持、减持以至处置等操作,在不同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财务处理模式也会相应变换。这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本文希望通过直观的例题,对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情况下财务处理模式的转换,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收到补价的一方要确认和计量已实现部分的利润。在收到补价的一方计量已实现部分的利润时,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中相当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确定,计量公式为: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但是在实务中,该公式的运用方法不同,对收到补价方的损益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量的影响均不同。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A公司与B公司协商,A公司以其拥有的库存商  相似文献   

8.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其中权益法核算是重点和难点。在权益法背景下,当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时,投资企业也应按持股比例确认应分担的损失。文章围绕当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时,对亏损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特别是超额亏损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应如何处理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月玲 《今日科苑》2007,(22):137-137
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资产定义和资产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险价值已成为资产价值的重要内容。以历史成本进行的初始计量,当资产价值频繁变化时,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后续计量在所难免。在会计计量变革问题上,本文用在了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等现值手段的讨论上,其实,会计计量过程的重心已从初始计量转移到后续计量,这种侧重的变化本身就是会计计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理清股权分置改革涉及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并考虑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和投资会计准则的演变,并且将试着从对价的四种会计处理方法、股改会计处理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案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型企业强调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并购大多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然而,并购失败的情形很多。本文以创新激励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科技型企业并购后的创新激励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识别了平等对待、包容和凝聚、组织文化交流、中长期激励、保证员工发展五类影响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权威建立机制、员工合作机制、员工参与决策机制、员工发展机制、利益绑定机制;通过组织认同与利益绑定的共同作用,激励、塑造知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地,实现并购者的身份转变,并明确创新激励基本逻辑是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保障策略。本文研究不仅拓展了创新激励的适用范围,而且增补了企业并购后整合的经验证据,对于管理实践中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激励工作并实现并购后整合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王涌  孟磊 《科技与管理》2007,9(2):40-43
针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并购的主要支付方式,对我国企业并购支付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西方企业并购和支付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发展我国并购业务、促进并购支付方式多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存行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06-209
本文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条件下,首先分析了创业投资的五种退出方式:首次公开上市(IPO)退出、被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退出、二次出售退出、股本赎回或私人收购退出和破产清算退出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创业投资的全部与部分退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李青  万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573-575,579
在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下,利用顾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顾客资产的研究主要是顾客资产构成测量、竞争能力和会计计量研究等方面,文章首次将心理契约引入到顾客资产的经营管理中,论述了心理契约视角下企业顾客资产价值的形成,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顾客资产管理模型,对企业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技术创新绩效。选取2004-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正向技术创新效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总专利申请量影响不稳健;随着公司并购经验的积累,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购技术绩效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出现异质性,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信东  薛海燕 《科研管理》2021,42(2):161-170
以2013年—2017年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处置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两个资本市场中企业创新投资的差异,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者短视”和外部“股票流动性”视角探究了影响该差异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创新投资活动显著高于创业板公司;新三板企业低管理者短视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促进作用,而新三板的低流动性具有遮蔽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全面判断与评估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证据,对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和促进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邱强  卜华 《科研管理》2021,42(11):200-208
    本文采用2006—2013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逆米尔斯比率作为管理层私人信息的计量变量,采用Heckman方法估计管理层私人信息,股权激励实施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私人信息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激励实施具有内生性;在控制内生性基础上股权激励实施决策与之后三年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关,即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管理层倾向于在之后的三年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结合样本选择模型结果,高管持股比例高以及高管薪酬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说明实施股权激励是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因此,研发投入增加并不能被视为代理问题的缓解,实质是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即激励效应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是企业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并非缓解企业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金融化与研发投资强度显著负相关,即对研发投资具有挤占效应,进一步对金融资产进行异质性分类后发现,长期投资型金融化的研发投资挤占效应比短期投机型金融化更加显著和突出;市场竞争越激励,公司研发投资强度越高,并对金融化的研发投资挤占效应有一定调节作用。本文结果显示,金融化问题研究需要考虑投资金融资产的异质性动机,其对公司研发投资挤占具有不同的效应和结果;虽然有些公司短期交易型金融资产占比公司奇高,但总体上短期交易型金融资产占比适中,而长期稳定型金融投资在公司金融化进程中占主导,契合了当前上市公司参股合作并购模式盛行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本文考察企业核心高管的技术型职业背景对企业投资和期权价值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企业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包括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检验表明,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增长期权价值,但并未提高清算期权价值。本研究揭示了核心高管技术型背景影响期权价值的作用路径,对我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下合理构建管理团队、优化投资决策和提升权益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