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12年,除了有两年呆在有一定知名度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另外10年我都在新华社做分社记者。接触了中央、地方以及体制内外的很多同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我的好朋友,我也因此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以及从业者的心态。在一些场合,我曾经评价过这些心态。  相似文献   

2.
在一家村办工厂,一位农民谈到他们刚建厂时,来了一位记者,说是要写他们艰苦创业的文章,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生活上小小不如意之处。于是,这位记者在辞行时,大包小囊,满载而归,工厂却为此付出了一千多元。那位农民先前并没有接触过记者,这件事无疑给他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做为未来记者们的同行,我是维护记者名声的,可是,面对这无可辩驳的事实,我感到了任何辩解都是苍白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里常会有一些年轻的、陌生的面孔出现。他们或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或是还在读书的新闻系实习生。这些年轻人往往对记者工作有过憧憬和幻想。然而,当身临其境,才知记者生活远非想的那么浪漫。就象演戏一样,看戏容易,入戏难。没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不知记者生活的酸甜苦麻辣。每个刚进编辑部的新人,都有个进入角色的过程。笔者最近有机会接触了一批新闻单位的实习生。他们在实习中感触良多,听听他们的体会,或许对刚入新闻之门的同志还有帮助。掌握政策不是一句空话他,已过而立之年。与其他实习生不同的是:上大学前曾当过近十年基层通讯员,为报纸写过不少稿,这为他进入记者角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这是最近在齐齐哈尔到牙克石的火车上,几位火车司机知道我是记者以后,向我,自然也是向我的同行们提出的希望。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年轻司机,他们提出许多当今社会存在的大问题来和我讨论,很有见地。这说明他们读过许多,想过许多。也说明,他们提出“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是严肃的。我还曾在西北采访时连着向四个县的县委干部问过:“要是让你们选,你们选谁当最佳记者?”他们都是提的在报道中对我国改革勇敢地拿出过独到见解的记者。我想,这决不是几个火车司机,几个县委干部在那里说三道四,是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记者队伍中出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自台湾当局向大陆开禁以来,因工作关系,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台湾记者。久而久之,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与大陆记者既相近又相异的素质。我所见到的台湾记者大多是“快乐的单身汉”。30左右的年纪,平平常常的衣着,普普通通的模样,让人想不到他们来自台湾。然而一旦交谈起来,却发现他们个个见多识广、潇洒活泼。更让你惊讶的是,他们几乎都是语言能手,人人都会熟练地操用国语(普通话)、闽南语和英语采访交谈。打听他们的学历经历,原来多数是研究生、留学生,又大多跑过欧、美、日、澳的,怪不得谈吐不俗。彼此聊到生活私事,又知道  相似文献   

6.
我在埃及任常驻记者的几年里,跟美联社记者接触最多,曾在多次重大事件采访中与他们“真枪实弹”地较量过。尽管各为其主,胜负难分,但我在潜意识里时时将美联社记者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认识和研究美联社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7.
报载:浙江日报刊登启事,要求广大读者对该报记者工作表现进行监督,其内容是:记者联系群众好不好?记者的采访作风是不是艰苦深入?记者所写的报道有没有失真?记者有没有“以稿谋私”的行为和其他不正之风? 这则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浙江日报的作法是明智的。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记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者工作的好坏,在于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从我所接触的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来看,大多数记者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他们的采访精种都是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由于革命的需要,抗日战争后期,党调我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也只是编编副刊、做做党的工作,并未真正接触新闻业务。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胡乔木同志随同来到重庆,他对我的工作状况,不大满意。有一次他跟我说:党调你到报社工作,不是不要你搞文学创作了,你应该做记者,做记者可以接触生活。每个党员都要为党报工作。如果鲁迅活着,他一定也会为自己的报纸做记者。我记得我们这次谈话是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时讲的。后两句话讲得特别精辟,因此记忆甚深,也正是这两句话成为我做记者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9.
作家要体验生活,记者也应该体验生活。感受体验采访法,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自深入到采访的事实当中去,以亲身的体验、动情的感受去获得素材的一种采访方法。记者的头脑应是一部感受器,它不仅应以观察、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去工作,而且还要以近乎非理性的情感思维去感受时代、生活和事实。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捞取素材。《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艾丰同志曾说过:“在我的记者生活中,也曾遇见过各式各样的采访。我想,不管他们多么不同,都可以分成这样两类:一类,外界的情况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进入我的大脑,然后通过我的手写出来报道出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人物常常被人们、特别是被记者们评说,然而,却很少听到他们如何评论新闻这个行当和记者们。他们有没有想过,新闻媒介对他们所在之领域的发展有何作用?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希望接触什么样的记者?他们认为新闻工作及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可商榷和可改进之处? 80年代,提倡理解。在记者们努力去理解新闻人物,挖掘其经验、思想等等的同时,他们是否感到了被理解?他们理解新闻工作与记者吗? 本刊记者分头到各地采访了几位著名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热点”单位的负责人,也许,他们的话值得我们作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1.
怀念子冈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于久病之后,在今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了。熟悉她的同志都感到悲痛与惋惜。因为她毕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的记者。我是子冈多年的同业,与她几度在一地并肩工作,有过较多的交往。我们都是30年代中期在上海参加工作的。她在生活书店的《妇女生活》任记者,我在《立报》编辑部做练习生。她文才出众,为刊物撰写的《史良访问记》、“鲁迅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记者生活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做记者也是做人。不会做人,他很难做好一个记者。很多采访对象非常淳朴,只要我们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就会感激涕零。我曾经接待过一对遭受医托诈骗的母子。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还没有离去,就顺口问了几句,发现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做记者十几年来,我已经去过近30个国家,收集到五花八门的记者证已经有200多张,但是我在阿富汗采访了一个多月,却没有收集到一张记者证。然而,这次采访却最令我难忘。我得到了独家新闻我曾在瑞士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出差去过的国家也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到阿富汗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不仅仅生活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一塌糊涂。这里的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轮换制,长的呆到2个月,短的住一个星期就溜了。喀布尔只  相似文献   

14.
干记者工作的人,总要有许多朋友的。在我的朋友中有医生,有科学家,有工程师,有美术家,也有戏曲演员。他们有的是作为采访对象认识的,更多的是在采访活动中偶然认识的。不管有没有报道过他们,但是在工作上他们都给了我热情支持,为我提供情况,使我增长知识,帮助我解决疑难问题。我把他们当作朋友,也当作老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就耳目失灵,成为孤陋寡闻的人。长期搞科学技术报道,我的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切。记者如何和专家们交朋友?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老记者,我确实很喜爱新闻工作。解放后,每次填表的时候,一般象我这种情况,填“本人成份”时都填“职员”,我觉得这个词儿太抽象,我向来都填“记者”。我想,倘若死后在阴曹地府要我填表申请下一辈子干什么的话,我还要填“记者”。新闻工作不但能使我们接触广阔的天地,它本身也是个广阔的天地。只要一个人有一点点擅长之处,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我有过一个同学,不用功,光好玩,是个球迷。他却把体育版编得十分活泼出色。报道一场足球赛,也得是个行家才成。旧社会管新闻记者叫“无冕皇帝”,那  相似文献   

16.
历来社会上对记者就颇有微辞。近闻刘晓庆要控告对她造謠的记者,此前有记者因受贿泄密被逮捕法办的报道。至于关于记者难缠、要这要那的贬斥之辞也时有所闻。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记者当中确有败娄,他们的恶行玷污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但正面报道记者的工作和生活的文章却极少见于报端,据说是新闻界有一个不宜宣传自己的忌讳。只有衰草,不见佳禾,未免有欠公允。笔者年来也接触了几位记者,不妨看看他们的品行如何,以正视听,免得舆论一律。1983年,我在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秋8月,我有幸结识了第一位记者,阿勒泰报社的段续同志。他五十多岁,两鬓斑白,颅顶已谢。采访之  相似文献   

17.
我是古籍部的读者,所以今天只谈对古籍部的看法. 我工作时间不长,只有十二三年,但在这十二三年中,我主要是与古籍打交道,国内和台湾的重要图书馆古籍部我都接触过,有不少图书馆古籍部我都相当了解,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也了解他们古籍部人员的素质,了解多了,这有个比较,因而也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生活基本功,指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具备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知识和生活本领。特别是作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记者,更应如此。1968年我被分配到新疆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我去过许多地方,追踪过雄伟壮阔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领略过神奇俊逸的赛里木湖、博斯腾湖和天池;跋涉过荒凉沉寂的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驰骋过流光溢彩的伊犁河谷、巴里坤草原和塔里木盆地。其间,既领略过成功采访的喜悦,也尝受过不谙边疆习  相似文献   

19.
自从来到Bamberg.我一直很想到这里的农村去看看欧洲发达国家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呢?在我遥远的记忆中.苏联模式的农村曾经是令人羡慕的,那时候他们叫集体农庄.人们把土地连成一片.用机械化种地收割,拖拉机、播种机、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在电影里看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拉手风琴的小伙子.穿花裙子的姑娘,他们都叫谢廖沙.或是娜达莎……那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而现在早已成为历史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特殊而令人难忘的采访。 从今年5月7日起,文化报在“新闻追踪”版新开设了“记者体验”栏目。体验式报道是近几年出现较多的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完全不同的报道形式。我们过去采写新闻都是以记者的身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文中也要尽量少地出现记者的影子,即使要表明倾向,也要以事实来说话。 而这次不同,本报记者将分赴不同的工作岗位,作一次职业性的体验,报道中所写的也是记者自己对所采访职业的亲身感受。这是我采写《我在精神病院上了一天班》的特殊性所在。(此稿刊登在1998年5月7日《文化报》8版) 作为一名编辑,我联想到自己接触过一些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和其它综合性医院的工作人员相比,他们除了工作本身很辛苦以外,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有些精神病人发病时会伤人)。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受到一般人的歧视,而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的艰难辛苦,也很少被人们了解、认识。若以“记者体验”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日常工作,可能会收到单纯的新闻采访难以得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