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美育教学是以诗歌为审美对象开展审美教育,以审美为主要手段来感受诗歌的语言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要认识诗歌美育教学的作用,熟悉其教学内容,掌握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无论是欣赏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审美特征或绘画性审美特征。本文试图以英汉格律诗为例,从文字的角度比较英汉诗歌审美特征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学习外国诗歌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和审美提升的过程。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普希金的诗歌《致大海》为例,可尝试以背景还原、文学比较等方法,从外国诗歌的表层语言文字、体式特征深入诗歌背后承载的外国文化、精神、审美特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体验审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诗论是针对宋代诗坛忽视诗歌审美特征的不良风气而发的。在批判这种风气的过程中,严羽对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诗人所应具备的主体条件及诗歌创作的师法对象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看法,并构成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歌价值的讨论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种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其教化功能,另一种则标榜其审美价值。而李贽把诗歌的审美价值和现实作用以“童心”为枢纽,完成了二者的统一,成为文学理论史上的“异响”。  相似文献   

6.
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探寻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刻地领悟,并在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把被动的审美体验转化为主动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推动人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的重要方法,而诗歌又是有效的审美教育途径。本文立足李白诗歌,以美育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李白诗歌的美育价值,并探讨李白诗歌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其自然,二是说其平淡。前是一种审美标准;后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二“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止,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以诗歌教育弘扬民族文化,要认真研读课标,充分利用优质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形象、品读关键字词、激发自身体验、反复诵读诗歌文本过程中,激活审美感受、积累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研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的建构.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为建构“高效·审美·人文”的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指出三条路径:一是搭建诗歌教学由浅入深的台阶,引领学生走进诗歌审美王国;二是运用诗歌教学由表及里的魔镜,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诗歌鉴赏王国;三是运用诗歌教学由此及彼的推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造王国.  相似文献   

13.
以错觉为视角,把握诗的生成机制,探寻诗的审美价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与模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离不开模糊性美学。在英译《红楼梦》中对诗歌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出各国不同的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方面。文学作品翻译能够折射出不同国家审美的差异,文章以《红楼梦》诗歌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接受心理学原理,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感受诗歌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意境,并结合以诗解诗、群诗阅读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审美体系。这样,契合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能够构筑立体化的诗歌审美学习网络。  相似文献   

16.
张戒继承、发展了传统诗学重“情”的诗歌审美生成论,认为诗歌审美生成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情兴。基于此,张戒要求“情真”,“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同时,作为儒家诗教的继承者,他又以“诗言志”、“思无邪”理论对“情”作了规范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作以几首名唐诗为例,阐述诗歌空白美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9.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外在载体,以审美情感为深层内涵。于是,如何运用语言来恰当地、圆满地表现审美情感,就成为诗歌所面临的永恒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