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存在着大量与酒有关的场面描写,这类场面描写中的酒,已经超出了饮食文化的范畴,作家有意而为之,使之成为作家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事件结局、揭示事物成败原因的重要元素。从借酒用计和酒误大事两个方面加以剖析,从而领略作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绝妙手笔。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与酒有关的人与事数不胜数,楚王投醪劳军、新丰鸿门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酒、关于酒宴的描写。本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的描写及其作用。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第十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一回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作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经常被人们比较。想到李白又会让人联想到酒,而我们印象中的杜甫似乎不好饮酒,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杜诗歌中有关"酒"的描写的比较分析,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李杜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离不开酒与月,李白的很多诗歌通过酒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其《月下独酌》诗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6.
在郁达夫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其对大自然的描写以及纵酒哀吟的场景。论文着重分析了郁达夫为何与自然及酒如此亲近,梳理了中国传统文人热爱自然和酒的原因以及自然与酒和文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探讨郁达夫和酒及自然的关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郁达夫的文人性情,并且更为理解他的狷介品行。  相似文献   

7.
在《水浒传》中,有关酒的描写多达二百多处。酒不仅是《水浒传》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和其艺术价值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以及体现作品思想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酒旆是中国古代一种广告表现形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着大量的酒旆描写,这些酒旆名称不同,形态各异,大都代表着特定含义,尤其是有些酒旆上面的广告词饶有趣味。解读这些酒旆,对于理解《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北宋的社会风貌以及今天的广告文案创作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统计,《水浒传》全书关于酒的描写多达277处,可以说“无处不写酒:其人物,无一不吃酒;其场面,无一不摆酒”[1],酒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以传情达意的重要道具之一。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衔接、推进,人物性格的凸显、转变,甚至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投射反映,都离不开“酒”这一特定情境或简或繁的描写与叙述。从写喝酒的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更能领会作者匠心独运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0.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广泛且讲究,蕴含厚重的文化意味。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幼年和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钟鸣鼎食”的曹府,晚年则是穷困落魄,沦落至“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地。曹雪芹虽少时享受过精细饮食,但由于时间跨度之大致使其在创作《红楼梦》时已很难存留少时对于饮食的具体印象,因此小说中丰富且细微的饮食描写应是有所借鉴。因此,从饮食描写好“南味”的倾向入手,分析曹家渊源、明清时期饮食典籍及曹雪芹个人这三个层面,探究《红楼梦》中出现众多饮食描写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描写太守野宴时,有这么一段话:“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据说,欧阳修的原文是“泉冽而酒香”,后为苏轼所改。宋人方勺的《泊宅编》载;“欧阳永叔守滁,作《醉翁亭记》。后四十五年,东坡为大书重刻,改‘泉冽而酒香’为‘泉香而酒冽’。今读之,实胜原句。”苏东坡改笔之所以胜过原句,是因为虽是两个字前后位置的调换(“冽”字与“香”字),但这样一换却合乎声  相似文献   

13.
岂能无酒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9):117-117
近读《酒人酒事》,颇认同梁实秋的话:酒实在是妙。 “雪后睛日,温冬酒一壶,卤肉、糟鱼为佐,临窗独酌,闲看顽童啊手堆雪人,不觉日昏,而酒已尽矣。”一篇文章中描写晚清文人的独酌,堪比神仙。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有很多关于酒以及饮酒的描写,其中金华酒是提到次数最多的酒。对于金华酒,《金瓶梅》的研究领域有过一番有趣的争论,笔者通过分析前人的争论和自己的考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以金华酒的产地来推断兰陵笑笑生的籍贯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学术界应该杜绝这种荒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中有关“钱”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小说一开头就介绍了咸亨酒店酒菜的价钱。二十多年前,只“花四文钱,买一碗酒”,“现在每碗涨到十文”。另外,以前在这个店里花一文钱可以买一碟茴香豆,十几文钱可以买一样荤菜做下酒物。寥寥几笔,不仅点明了社会的衰败,物价飞涨,更重要的是为孔乙己的出埸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待。接着描写孔乙己两次到咸亨酒店拿钱买酒的情景。第一次,孔乙己多少还能弄到  相似文献   

16.
明代邵宝诗云:"相看莫谓人间味,一滴先天万古情。"说酒具有超越人世的非凡魔力,哪怕仅仅一滴,也蕴含了漫漫古今的无穷情韵,正道出了人们对酒的由衷礼赞。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变成一种流动的文化,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古代文人借酒抒怀寄意,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的诗文,从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酒文化体系。【酒之德行】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所以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推动及主旨揭示等方面尽善尽美,尽智尽巧,关键在于"酒""雪""火"三个物象的引入、描写和布设,三者具备各自内在看似矛盾而又调和的属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可见文采作用之大。好思想 ,也需好文采打扮 ,“好酒也怕巷子深”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作文用语言打扮得漂漂亮亮清清爽爽呢 ?“人靠衣裳马靠鞍” ,讲文采 ,我称之为扮靓作文新娘。如何讲究文采 ,扮靓作文新娘呢 ?运用描写 ,扮靓作文新娘。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生动的描绘摹写。从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从描写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 ;从描写对象分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从运用角度看 ,写文章 ,叙述过多 ,会毫无生气 ,想让文章鲜活 ,离不开描写。朱自清在《绿》中描写潭水的绿“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  相似文献   

19.
闲来无事,又翻起了案头的《红楼梦》和《水浒传》,也许是平时读得太认真的缘故.我竟然没有发现在这两大名著中都经常描写人们吃饭的场景。他们吃饭吃出的味道截然不同。我虽不才,却把这两部书中的吃法大致总结为"红楼梦吃法"和"水浒传吃法"。"红楼梦吃法"最讲究文雅,上酒上菜一定要按顺序来。宝玉要吃冷酒,黛玉劝道"吃冷酒必用  相似文献   

20.
<正>《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在社会中流传甚广。在阅读此书时不难发现,在该书中有大量对"酒"的描写,可以说"酒"在《水浒传》中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许多人物性格因为"酒"这一元素而显得更加立体,而且许多故事情节也是因为"酒"这一载体的过渡才显得更为生动曲折。在这一书中,"酒"这一元素的引用使得整本书的美学特质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