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相似文献   

2.
魏琼 《新课程研究》2007,(12):38-39
苏教版第8册《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但这两次抱的意义和作用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是因为护士要"换床单","我"抱起母亲,察觉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第二次抱是"报母恩",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显然,同样都是抱,母亲的反应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一个字——爱。没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中的情节来认识母爱。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抱母亲》是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从标题来看,"抱"是一个很温暖的动作。"第一次"说明了"我"从来没有抱过母亲,这是第一次爱的表达。母亲把我们抱大,我们却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这第一次的"抱"凝聚着"我"的歉意、愧疚以及感恩之心。课文先写母亲身体的"轻",再转到母亲用弱小的身体  相似文献   

5.
正课文: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  相似文献   

6.
(一) (初读感悟"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感受:使劲 难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让"我"抱她之后心里难过、愧疚不已呢?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我发现了一个辛苦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相似文献   

7.
冰坨童话     
正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腊月天,年少的母亲跟随大人去县城街里赶集。要过年了,年货需要办很多。母亲低头走路,一边想心事,一边随意踢着路边一疙瘩冰——感觉有些不对,拾起细瞅,却是一坨冰糖!大人急忙揽过母亲,将那坨"冰"掉头翻个反复确认。哦,好大一坨冰糖,那时是说什么也舍不得买的。不要钱的,从天上掉下来的,抱在怀里心安理得却又不太踏实的冰糖,让人惊喜得不知所措。一时间母亲恍若身处梦中。母亲说,当时她又想拿着又想扔掉。哦,就像人说的,母亲如同抱了个烫手的山芋。这故事我听后,也有些发懵如坠梦中(一半清醒一半梦中,这很典型。如任何一个正常人,半日劳作、半日睡眠,乃标准人生境况)。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抱母亲》写"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感觉到母亲是那样轻。由此回想起母亲用弱小的身体挑起家庭全部生活重担的往事,心里难过而愧疚。全文以对话展开,在"身轻"与"担重"的相互比较中,在"过去"与"现在"的前后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著名作家张炜月在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时,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禁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旧事,  相似文献   

10.
我的妈妈个子不高,身体瘦削,与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一样,是一位很普通的母亲。但是每个小孩都能从妈妈那里收到一份不一样的爱。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了,妈妈连忙抱我去医院看医生。看着护士阿姨手持尖尖的针头向我的血管袭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在孩子出生后,还不会坐、不会走的时候,有时抱一抱总是躺在床上的孩子,让孩子换换姿势,开阔开阔视野,是有必要的。小孩子需要和大人亲昵,可以排除孩子心里上的孤独,满足亲昵需要,有安全感,还可以加深母子、父子亲情,这也是有益的。问题是,在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以后,中国的父母还是常常把孩子抱在怀里。特别是农村,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几乎每个母亲怀里,都毫无例外地抱着一个孩子,母亲和孩子就像是不可分隔的“连体人”一样,让人觉得似乎她们怀里若不抱着个孩子,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双手也不知道往哪里搁。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抱母亲》文字简洁质朴,情节也平淡无奇,写“我”在医院照顾病重的母亲,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结果却因用力过大而险些摔倒。这次意外让“我”发现,原来母亲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轻得多,这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母亲居然这么轻!可是为什么在“我”的心中却力大无穷呢?  相似文献   

14.
母亲已经70多岁了,刚刚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本已衰老的身体更加虚弱了。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么轻轻地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母亲上了床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  相似文献   

15.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16.
诅咒     
正在锅庄说起我外婆,没有一个人不说她的命苦。外婆的命算长的了,活了八十三岁身体还健朗。她对母亲说:"崽呀!我真是多活的。"母亲在回来的路上又对我说:"还是死了的人享福,活着的人受活阎王罪。"母亲说这话时,眼里失去了光泽。我知道对外婆而言,死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解脱。外婆的命真苦,苦得像黄连。她嫁给外公的第二年就痛瞎了眼睛,眼睛失明之后还抱大了五个孩子:我舅舅、大姨、菊姨、花姨和我母亲。我外公在的  相似文献   

17.
抱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小悦悦事件"让整个中国都为之难过。小悦悦的惨剧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讽刺和启示。当我看到电视里小悦悦被好心阿婆发现并抱起来,她的身体好像棉  相似文献   

19.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相似文献   

20.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几个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