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德布罗意关系中和的意义及其之间关系的分析。澄清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频率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记述了德布罗意假想的产生过程。浅谈了其内容要点和在物理学史上的意义及微观粒子与经典粒子和经典波的不同,及德布罗意的科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德布罗意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对德布罗意波的物理意义从经典解释到量子解释进行综合评述,插入了作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重提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能量振动的观点,并加以修改。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论理论得到了运动粒子能量的拍脉动,由此推出德布罗意波长和薛定谔方程,给出了粒子能量脉动波的波粒二象性图象。  相似文献   

5.
例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E=hγ,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p=h/γ.若某激光管以Pw=60W的功率发射波长6.63×10-7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相对论条件下和非相对论条件下计算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并通过相对论修正系数进一步揭示电子的加速电压与波长经典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 德布罗意假设2 0世纪初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逐步掌握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在这进程中 ,一个刚从历史学的研究转向物理学的法国青年人 ,路易·德布罗意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 92 4年 1 1月向巴黎大学理学院提交了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 ,他提出了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并给出了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与伴随着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关系为ν =E/h , λ =h/p.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能量和动量采用相对论形式 .上述德布罗意关系式与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电磁波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列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明确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与经典的波和粒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关系式推导了新的相对论性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式。利用这个新关系式,总结了一套由微观粒子的动能求其相对论动量和德布罗意波长的简便方法,以及由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求电子能量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电磁波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列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明确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与经典的波和粒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描述粒子性的经典力学方程应有与之对应的波动模型。经理论推导,得出了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和德布罗意波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很有意义的物理结论。同时导出了一系列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的波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De Broglie Wave是可以按照几率解释的,在几率解释的基础上研究De Broglie Wave的相速度、群速度等速度特性,并建立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据麦克斯韦分布律和德布罗意关系 ,以及粒子经典规律与量子规律对应关系 ,分析了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最可几频率、平均频率及方均根频率与三特征速率间关系 ,并讨论了分界频率与分界温度的应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正弦波、方波和最优化过零方波作为激励信号源的优点和不足,设计了集合这三种激励信号源优点的优化过零梯形波,以满足主动型邻井定位技术的测距范围和精度需要。同时提出了基于优化过零梯形波信号源的多频信号检测算法:首先,把接收端的三频含噪信号进行DFT算法处理,找出三个最大幅值对应的频率,求出对应频率的恢复信号幅值;其次,进行幅值校正得到三个频率原始激励信号的真实幅值;最后,对计算出的每个信号的频率及幅值进行重新构造,得到重构信号。仿真实验表明,优化过零梯形波的基波能量占比接近于正弦波,高于最优化过零方波,便于其扩大测距范围、增加测距精度,而且优化过零梯形波作为激励信号源容易在工程上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发现粒子不仅具有质点的模型,而且具有各三维空间连续分布的特殊物质结构,前按经典轨道运动,后为非轨道运动。物质波只有在明确地向质点模型转变的过程中才呈现出概率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以LM324运放芯片为核心,实现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输出的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该电路结构简单,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参数可调,在仿真软件和实验室检测都有较好的性能输出,可替代实验室标准的函数信号发生器完成一般的实验要求,节省教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