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沉重的笔调刻画了埃米莉这一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试图对文中埃米莉与周围各种人物的矛盾关系作一探讨,揭示埃米莉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名著《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花》介绍美国南方文学的特点以及福克纳本人的风格。小说布局离奇,用文简练而内涵丰富,表现出福克纳对其南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小说表达了作者的创作个性,是了解和欣赏美国南方文学及作者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反映福克纳南方情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艾米丽一生悲剧的描写,表达了福克纳对南方文明的缅怀和眷恋,以及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本文旨在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福克纳的经历入手,从多重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南方形象,进而探讨福克纳的南方情怀。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通过描写南方社会中由种族歧视而引发的一场悲剧,体现了美国南方社会黑人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小说揭露了导致这场悲剧的一系列社会原因,其中除了种族歧视外,南方人价值体系的崩溃、人际关系的冷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受南方传统思想影响,福克纳在世系作品中用毁灭的范式塑造了大多数女性人物,但作为一个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作家,他通过女人的悲剧,积极审视和批判美国南方社会,预言它的衰亡,同时积极寻找出路。据此,结合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审视福克纳矛盾的女性情结和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6.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1932年发表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揭示了种族主义和严酷无情的新教原教旨主义是美国南方社会的一切悲剧的根源。书中叙述了一个名叫乔·克里斯马斯的人,由于社会给他的心灵烙下了无法弥合的创伤而惶恐、忧郁、冷漠、与社会生活格格不入,最终对社会采取敌视态度,成为社会的牺牲品。福克纳通过对乔的内心深处痛苦的描述,表现了生活在美国南方社会里的普通人民的孤独迷惘。他们看不到希望和光明,感受不到人类社会的温暖和爱抚,他们在人生的苦难道路上彷徨,遭受着折磨和痛苦,他们只有仇恨、变态和疯狂。乔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用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南方大家庭和南方社会旧秩序衰落的小说.本丈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权社会中女主人公凯蒂的悲剧命运的描述分析,揭示出福克纳本人对南方社会及其摧残女人的错误的妇女观的批判以及自身对女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两部作品里迷惘青年的典型代表,昆丁深知南方古老血液里隐藏的罪恶,却又不能舍弃南方社会曾有过的高贵品德而在新生社会中重生。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昆丁的形象,阐释了他死亡悲剧的原由和意义,并得出昆丁形象是福克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反思之结晶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吴晓东 《考试周刊》2009,(49):28-29
福克纳所塑造的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内容。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本文通过对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南方女性形象分析.挖掘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剖析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名篇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嚣与骚动》中各个人物的个性,以及对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大时代背景的综合描述,对该书中女主人公——凯蒂的悲剧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八月之光》中的另类基督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基督教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底色。而在《八月之光》中,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所具有的和传统基督教道德教训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他同耶稣基督相似的人生经历但却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使基督的救赎神话显现出不同的文化指向。另一方面,南方社会中对基督教上帝认识的个人化倾向展现了南方社会分裂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人物形象与耶稣基督神话的对比,以及对南方社会中不同层面的上帝形象的分析,展示在克里斯默斯的悲剧背后分裂的南方和福克纳对南方的复杂立场。  相似文献   

13.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本文从梳理南方淑女神话建立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艾米莉的悲剧成因,指出了南方淑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它的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同时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指出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福克纳复杂的南方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展示了20世纪初充满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两性不和谐、生态不和谐的美国南方社会。笔者从种族主义视角、清教主义视角和生态主义视角,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根源及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是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也是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抱残守缺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以爱米丽小姐为代表的整个南方旧社会的轰然倒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作者福克纳对主人公爱米丽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表现出无尽的同情和怜悯。从女性主义视角,包括社会、家庭和婚姻制度三个方面对爱米丽的悲剧人生进行解析,从中可以看到南方非人道的道德观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控制、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17.
威廉&#183;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用艾米莉的悲剧故事来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裂痕,控诉了对南方的旧势力和社会习俗,揭示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存困境导致悲剧,福克纳将《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一家的悲剧描述成试图逃脱生存困境的意识。工业化摧毁了美国南方传统的蓄奴制,其巨大转变成为小说中人物社会异化、传统观念异化与伦理道德异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的悲剧是由旧南方的传统、父权主义、清教主义和人性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福克纳在文中采用隐喻、象征及歌特式艺术表现手法,暗示着旧南方正在衰败及美国内战后南方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北方现代文明的崛起和入侵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南方衰败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深深依恋着旧南方的传统、价值和信念。这篇短篇小说也流露出福克纳对旧南方的复杂感情:对旧南方社会罪恶的憎恨和深深的乡恋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