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1年10月7日,中原经济区升级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并列为全国四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对河南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区域内资本运营效率、加速中原崛起步伐,已经成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对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就豫北来看,就要发挥一体化的作用,推进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及产业发展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结合当代全球经济形势和借鉴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河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源对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缩小、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而人力资源的形成渠道主要依靠高等职业教育,因此中原经济区建设依赖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其高职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河南高职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通过对河南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河南高职教育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本质是生产力在空间上的转移,它既能促进发达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取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外资利用规模小,产品配套设施差,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发展环境急需改善等问题。鉴于此应从产业配套能力、科研创新体系、政府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承接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积极配合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联动发展,应当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联合推进为依托,由浅入深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动合作.从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互动合作的重点领域应包括对接交通物流网络、承接产业转移、共同开发资源、接轨现代服务业、合作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联合共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影响因素,推进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进入全面实质性推进阶段.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对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成河南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为此,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增强产业支撑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构建科学的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承接沿海地区制造业的需要决定了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原经济区高素质产业工人胜任力模型从素质要求、知识与能力要求方面进行了探析,中原经济模型的建设将为中原经济区的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有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莉  李欣 《惠州学院学报》2005,25(1):107-110
国有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影响的束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大多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 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 必须更新人才管理观念, 从绩效考核、培训制度、薪酬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几方面来改革, 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知识密集、产业辐射强大的绿色产业特征。随着产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或将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增长极。当前,中国医药城已经进入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时期,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产业园建设注入创新动力,打造国际化的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成本、资源利用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研究了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特点,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科研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案和平台服务的流程。方案利用了云计算的按需服务、资源池及高可扩展性等特点,构建了具有资源集中、共享、动态配置等优势的实验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困难等问题,让实验资源更好地为师生的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建设农家书屋,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家书屋的建设,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完备、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以成都市农家书屋建设状况为例,从提高农家书屋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机制建设、整合农家书屋与学校资源等方面,探索如何延伸农家书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榕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62-67
目前,缺乏适用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已成为掣肘电子书包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剖析了电子书包学习资源在信息集成、资源拓展、知识聚合及易用性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要求,构建了包含客户端资源系统、教辅资源系统、虚拟学具系统和云出版+云服务系统在内的电子书包学习资源体系,并对电子书包学习资源建设中面临的产业分工机制创建、社会研发力量整合、资源评估体制重构、产业标准研究、资源开发模式革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客家研究的实体资源为基础,依托CNKI系列数据库、全球案例发现系统及其他各类型数据库和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检索、类集和分析众多的客家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案例,构建高度契合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学界和业界需求、虚实一体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对客家研究信息资源和服务进行高度的集成与整合,构筑嵌入式、一条龙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新体系;深度研究和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规律,指导业界突破制约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提升客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人才总量、人才当量、人才资源密度、人才资源空间分布丰度等指标,比较和分析大连市非公有企业人才资源的总体规模、结构及行业分布状况。大连市非公有企业人才资源总体素质不高,高层次的研究生人才密度偏小,女性人才尤其是高学历女性人才比重偏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的人才总体规模最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人才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适合本校教学与专业需要的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远程服务体系,整合机构与人力资源,建立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探索为校外实习学生提供远程信息服务,为入驻学校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做好资源培训,开发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和本校科研数据库,就业指导与求职信息以及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ve become essential el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al public services. China’s national program on new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proposed to take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s one of the critical task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dvanc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new era. It classifi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of China’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ummaries and interprets the directions of the three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new type resources and tools, the resource supply system, and the resource supervisory system. It depicts the prosp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lligent era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the policies on new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t also discusses such key technologies supporting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s 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s, disciplinary knowledge graphs, machine learning, and blockchain. It finally proposes a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 for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角度看,充足的闲暇时间资源和财富资源以及人们对休闲所提供的知识资源的强烈需求,使休闲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发展休闲产业与构建和谐社会都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资源为内在要求。发展休闲产业对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休闲产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可以调节资本资源在三个产业中的合理分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