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是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是“知法—明法—行法”的阶梯式递进过程,换言之,是法治认知、法治观念与法治情感的理性表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法治思维的养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面临高校法治教育目标功利化、社会法治教育内容零散化、学生自我教育观念淡薄化等困境。对此,本文以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分析法治思维养成的目标、内容、渠道等,以期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任皞 《成才之路》2022,(14):25-27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十分必要,大学生只有拥有法治思维,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推进者.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需要与高校辅导员、合作企业协同育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守法、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知识多寡,法治情感好恶,法治意志强弱,法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厘清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形成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法治思维"本身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在应然视阈下的高校领导法治思维应当兼具观念层面、意志层面以及价值层面的多重内涵。但当下高校领导法治思维存在缺失,且法治环境的欠缺、权力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以及高校领导自身法治思维养成的主动性不强等因素阻碍了高校领导法治思维回归应然状态。高校领导法治思维养成,不仅需要高校领导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也需要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法治导向的监督奖惩机制,营造一个充满法制文化的高校氛围。  相似文献   

5.
以依法治国理念为背景,明确指出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诸如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专业教师等问题。提出为完善"依法治国"理念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应采取加强法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设立高校法律咨询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的“课堂革命”,提升课堂法治教育课堂实效,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在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背景下,法治教育课堂教学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为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融通专业的针对性教学,凸显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校本特色,探索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校本模式,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法治建设是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大学生未来要参与社会治理,其法制思维水平事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环境、培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方面剖析了原因;从营造法治氛围、法治理念、培育方案、课堂教学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以期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遭受不法侵害的形式多样,遭受不法侵害的风险增加。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具有紧迫性。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有利于保障大学生权益,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需要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效以及多部门的联动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一要切实提高高校法学教育水平;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的影响力;三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全国上下掀起尊法守法用法学法高潮,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法治思维成为时代使命和社会需要。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需要"国家、民族、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六位一体协同推进,高校尤其需要构建法治体系,突出教学实践主渠道,打造校园法治文化,形成法律信仰,发挥出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当通过高校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使大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从依法治国的背景出发,探索高校法治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及创新,推动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现状为背景,探讨互联网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带来的根本性变革,互联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影响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构建自律与他律结合、网上网下"共享共治"法治环境、教育与舆论引导相结合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05教改方案"实施10年后,以《基础》课为主渠道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并不理想,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向,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教育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形,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进行开放性的新思维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扩大了社会事件的影响范围,形成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搜集信息能力强,思想多元化,对社会热点事件有一定思考和解读。高校思想政治课利用独特的平台对社会热点进行讨论,不仅能够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态度,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背景和走向的分析和评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利用社会热点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尊重事实的客观性原则、科学理性的目标性原则、法治思维的导向性原则,在合理筛选社会热点、客观解读社会热点、延伸利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进程影响深刻,而综观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令人堪忧。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抓好大学生法治意识便有了新的要义。本文透过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查找原因,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路径,这也使得探究如何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家法治化的进程提出了新时期的新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对于贯彻落实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乃至"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教育应当积极调整,不断提高实效性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由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工作的目标入手,进而分析了其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其完善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法治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注重知识教育与观念教育的结合,以完善独立人格为切入点开展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以及渐进地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才成功,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具体的法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培养的内容应该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关注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63):184-185
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高校是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主要场所,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常常忽略法治教育,即便是存在法治教育体系,但在各种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