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些树     
自然界的树种多样纷繁,这是我离开家乡一段时间之后才不断添加的观念.在此之前,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总是那常见的几个树种.比如在我的老家,大别山北麓一座小村子里,杨树在房前屋后四处招展;柳树在池塘或河沟附近低头掩映;成片的竹林紧贴着堂屋后沿相互簇拥;而槐树则见缝插针,沟沟坎坎里皆有它们弯曲的身影.以上四种流通于各个村庄之间,越...  相似文献   

2.
黑雷鸡     
宗源 《生态文化》2011,(6):32-34
我的青年时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我同那个时代的同龄人唱着国际歌一起长大。那时。我们胸怀坦荡,也胸怀大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我们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的故乡在厦门,我们不仅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更在台湾有血脉相连的近亲。我们在台湾的近亲们从来不曾料到因了他们在台湾让我们在某个特殊的年代里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  相似文献   

3.
槐魂     
于堰 《生态文化》2008,(6):32-32
我家住的是平房,在狭小的院子里,长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槐树。暮春时节,每次从外面回来,打开院门一阵槐花的淡雅香气,袅袅不绝地融入我的身体,我一直为这棵槐树感到欢喜。  相似文献   

4.
正轻轻地我走了,挥一挥衣袖,我多想带走那片名叫故乡的云彩。当踏进火车站的候车大厅,我决绝地像一去不复返的壮士,不肯回头。其实,是不忍!我怕我一回头看见母亲眼中闪动的泪光,我怕我会看见候车厅外杨柳低眉垂首的样子,还有龙湖里那碧波荡漾的水。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说她对故乡的感情是:还没离开就已经开始想念了。故乡的好是刻到骨子里头的。我虽然离开了,可我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小小的古城,护城河里的水在我的血液里哗哗流淌。也曾想  相似文献   

5.
最早知道灵芝草是六十年代初从一本叫做《白娘子》的小人书上。那时我还没上小学,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岁月的流逝渐渐蒸发了我对那小人书里的故事的记忆,有时在脑际里偶尔浮现出的也是一个个残缺不全的片断。尔后,这些残缺的片断也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流出我的记忆不再  相似文献   

6.
辛斌 《生态文化》2003,(2):35-38
在祖国的东北部,有一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儿的大山里,隐藏着一处美妙而神奇的泉水——药水泉。  相似文献   

7.
守护大石鸡     
宗源 《生态文化》2013,(2):43-46
小时候,我的家在一个很贫穷的小村子里,那里的土硬如石头,地里的庄稼长得像灯苗儿。大人们都说,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不难想象,这个地方一定是缺草少树的。缺草少树的地方就没有美丽的景致,也没有名胜古迹。但我们那儿却有大石鸡。每天清晨,东方天边刚刚露白,大石鸡就开始高声呜叫,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生在贫穷地方,就别指望有什么美丽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野地里疯着跑着玩着闹着度过的。记得那时玩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8.
吕明 《生态文化》2002,(3):34-36
罂粟花儿曾美丽了我的许多个夏天.那时,我对罂粟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美丽。小时,我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那里住着林业工人的家属。山坳就如同一个盆地,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我们和当地极少的几户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共同散居在几面山坡上。人家不多,但因为住得很分散,便占去了很多的土地。那时,人们除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什么的,还要种些花儿来点缀简陋的庭院。我记得那时种得最多的是地瓜花,也就是大丽花,此外还有步步登高,扫帚梅什么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童年的时候,广东就是一个被我的华裔同学所描写和想念的城市,虽然他们与她也素未谋面。在我1992年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感觉早已相熟。一天下午、在省府广州的一个小饭馆里,我偶然遇到了一个童年的朋友。他回来探望回国居住的父母,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0.
说槐     
李放 《生态文化》2012,(1):41-42
槐树,很普通也很多见,是一种大众性树种,为豆科植物。在我国,村庄、野地中槐树非常多,城市里大街小巷中的行道树也多有槐树。  相似文献   

11.
爸爸中专毕业后,没从事商贸工作,却回村当了护林员——一个迷恋植树守林的人。一个大报的记者,电话采访了我的爸爸,爸爸用有些激动的声音,回答着记者的每一个问题。爸爸不会想到,他一个植树守林的草民会受到某报社记者的青睐。爸爸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已经51岁了。爸爸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他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林业事业。我对爸爸的爱,犹如爸爸对林业事业的爱。那是永恒的、无怨无悔的爱。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高考中榜很不容易,在我的故乡一个城市里的学校里有50多个学生的班上能考上10个就很不简单了.对一个偏僻的村庄而言,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相似文献   

13.
刘青 《生态文化》2003,(5):53-54
我家住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里,因为村子是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便跟山没了缘份。  相似文献   

14.
摆渡的舅爷     
正在我生命的历程里,曾经有一条河,一条渡船,还有一个摆渡的舅爷。舅爷是我奶奶的堂弟,与我家不远也不近。不远是指血缘,不近是指距离。舅爷家位于村西南,潴龙河堤下,我家则居村子的东北,村子的犄角尖上。舅爷是我的好舅爷,也是渡口受人尊敬的艄公。摆渡这活儿舅爷是老把式。他身手敏捷,脚步轻快,整天乐呵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故乡是一坛用包谷酿造的自烤酒,时间越长其味越香。我觉得,故乡其实是一件穿久了就不愿意脱下的衣裳。 在满山滴翠、茶叶飘香、百花争艳的阳春时节,我又回到深藏在滇西南群山中的故乡。近年来,我几乎每年的清明节都会与兄弟姐妹们回一趟故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来到了中国衢州。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我从事了一份以前未曾做过的工作,同时也交上新的朋友。对我来说,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来到衢州时一直有些紧张和担心,而即将独自去面对所有的一切让我尤其感到焦虑不安。此前,我曾经到过中国首都北京,但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情况:那时我是学生,  相似文献   

18.
没底的杯子?     
山西孝义。他开着几十万吨生产能力的焦化厂,没有环保设施。村子就在离它不到50米的地方,裹在烟里什么也看不清。空气里都是焦油的臭味,致癌物超标至少9倍。他对着镜头满腹委屈:"光说我不环保,怎么不说我慈善啊,这个村子里的老人,我每年白给他们六百块钱,过年还要送米送面。"他冷笑:"当儿子都没有我这么孝顺。"  相似文献   

19.
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放了寒假回到家,竟从书包里掏出一团铁丝,我深感惊诧,问:你们念书难道还能用上铁丝?儿子回答:学校规定,高年级学生每人发半斤铁丝,假期上山套山兔子。送到学校后勤每只兔子12元,每人5只,交不上兔子的学生交双倍勤工俭学钱。  相似文献   

20.
袁明新 《生态文化》2004,(2):52-53,55
离开林区差不多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时我的家住在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县城里。几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便在眼前飞逝掉,回想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最值得留恋、最有质量也最有韵味儿的要数在林区小县城里的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