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陈晓芳  肖娜 《新闻知识》2007,(12):61-62
《金融时报》于2006年12月4日发布,我国新闻行业最高监管部门表示,在率先上市的《北京青年报》去年曝出腐败丑闻后,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当地报纸公开募股上市。我国报业上市进程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2.
关于报业集团上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舟 《新闻界》2004,(4):18-19
目前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深圳报业等国内报业集团上市融资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对国内报业产业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当不言而喻。本文欲概括海外报业上市的一些主要特点,就上市的目的、模式和对经营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联系国内报业集团上市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三昧》2008,(1):31-3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这时,距离它接受国泰君安的上市辅导已经过去了整整40个月.2001年5月28日,注册资金1.01亿元的北青传媒成立,相继被注入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发行和印刷、纸张等业务.尽管随后的IPO进程一度陷入停顿,北京青年报依然最终成为内地传媒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业融资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运作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近年来新闻出版业亦开始抢滩资本市场。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传媒业海外公开上市“第一股”。2006年的10月17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核心业务借壳华联超市上市成功,顺利成为国内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5.
谈及2004年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业界至今仍津津乐道.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主流媒体--<北京青年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也是改革开放的"同路人".回顾60年走过的历程,<北京青年报>在记录和见证新中国成长的同时,也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四次机遇,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已由当初的4开4版小报、两间木板房,发展成为拥有十报五刊两网、六家下属企业、总资产超过24亿元的现代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6.
范玲 《新闻传播》2004,(10):34-35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7.
赵新法 《青年记者》2006,(17):12-13
黄金报型也就是业内通常说的“瘦报”,最初起源于美国。《今日美国》是美国最瘦的报纸,宽度只有31厘米多。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自1976年9月7日起,将坚持了63年的8栏改为6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一些报纸也先后采用了“瘦报”的形式。在内地,《北京青年报》.《新闻晚报》.《华夏时报》等,也都先后采用了这种国际报业流行款式。  相似文献   

8.
范玲 《新闻采编》2004,(2):10-11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内报业不断传来“不幸”信息。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6.9%.利润同比更足下降了99.7%.净利润仅17万元。国内的赛迪传媒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5.31%。2005年8月份《球报》、《南方体育》先后停刊。2005年上半年全国前十大报纸八成业绩出现负增长,国内报业似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10.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11.
陈伟 《青年记者》2007,(12):118-118
1996年前,《北京青年报》是由报社设立的发行部负责发行,但发行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报纸的发展。为扩大发行规模,打破资金瓶颈,《北京青年报》决定联合几家公司组建小红帽发行公司。在小红帽的努力下,《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一路攀升,到2002年,该报的订阅量位居京城首位。于是,“小红帽”发行模式走红全国。从我国报纸发行模式的历史变迁来看,  相似文献   

12.
纪实香港     
1996年11月7日,随着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67”飞机在启德机场降落,拥有11位分集编导的国内最大的片《方寸国土万种情》(下简称《方寸》)摄制组抵达香港。未来3个月,他们将追随40位不同层次的香港人,“97”前港人的万干生活情态,将通过他们携带的4台摄像机永久地记录下来。这将是国内电视界第一次跨出国门用较为成熟的纪录片语言创作纪录片。《方寸》一片是从1996年3月开始酝酿的,当时有关香港的片子还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央电视台的《香港沦桑》、《话说香港》、北京电视台的《香港写真》,这些片子各有特色,但内容和角度…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2月份学术思想类读物销售分析刘苏里整个12月,是1996年一年中优异学术思想类出版物上市最为集中的月份,因此,销售亦呈春秋战国之势,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水轮流转。万圣书园在《北京青年报·文化导刊·书坊》版每周发布一次的“万圣排行榜”上榜图书...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兼具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报业走产业化之路,必然与资本市场结缘。几年前“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先后借壳上市,我国报业开始掀起一股“上市热”,基础好一点的报业集团或报社,几乎都拿出了一套甚至几套上市方案。然而时至今日,尚未有一家报业企业直接在国内上市,“博瑞传播”的配股和“赛迪传媒”的增发也一直未能过会。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报业首家海外上市公司。“北青传媒”的成功上市,一时引起轰动,报业人士又纷纷把眼光瞄向海外股市。然而,不久即有高层说:“北青传媒”只是个案,“今后主流媒体的主营业务只准在国内上市,不允许在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5.
《北京青年报》的纸张运作模式可以被称为报业集团价值链管理中的"纵向一体化",它不仅代理销售新闻纸等上游产品,甚至为新闻纸供应商及印刷厂提供纸浆、油墨等原料,深度介入整个上游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原材料的购买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实现了对供应商的管理。在《北京青年报》成立专业公司运作纸张耗材前,《北京青年报》与各方供应商只是简单买卖关系。多家造纸厂为《北京青年报》提供新闻纸,多家  相似文献   

16.
郭敬明送倪匡《爵迹》孤本 近日,在《爵迹》Ⅰ、Ⅱ顺利完成,4万套限量版即将上市之际,郭敬明赶赴香港,专程拜会香港著名作家倪匡,将特制版《爵迹》作为礼物赠送,并向大师致敬。  相似文献   

17.
黄枫 《今传媒》2006,(10):4-6
张延平,男,1958年出生,现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兼北青传媒董事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又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做了三年记者、四年部主任、十年副总编、四年总编辑、四年社长。1983-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选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获得高级编辑职称,2004年获得“韬奋新闻奖”。1982年采写了青年楷模钟铧的长篇通讯,被收入高中写作教材,1984年创办第一家中学生业余新闻组织——学通社,1993年主持创办了《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1996年起每年策划一次大型集团采访,2004年兼任改制后的北京儿艺第一任董事长,同年参与了北青传媒香港上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她)们的降临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一项事业的创造和推进。题记如果说人总是因为一种感应和沟通而偏爱和关注某一个事物,那么《北京青年报》作为十几年被读者经久不紊地偏爱和关注的一张地方报纸,在它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的初期和中期,一种叫做“社会大特写”的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体裁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杨菊芳。有人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人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认识了杨菊芳,有的人是通过杨菊芳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人”从被称为“北京青年报社会大特写的里程碑”、评为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北京青年报是我国第一批下海从事市场化经营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赴香港H股上市融资的新闻媒体.作为新闻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在中央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报社于2002年12月24日,在香港股市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2亿元港币,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是南非的MIH传媒集团,开启了我国传媒融资的新渠道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金报型也就是业内通常说的“瘦报”,最初起源于美国。《今日美国》是美国最瘦的报纸,宽度只有31厘米多。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自1976年9月7日起,将坚持了63年的8栏改为6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一些报纸也先后采用了“瘦报”的形式。在内地,《北京青年报》、《新闻晚报》、《华夏时报》等,也都先后采用了这种国际报业流行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