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吕多姆 ·罗兰 法国 法国 山止昌︷ 苏罗 ,.丈﹄﹄d 九日︺,.人 n切U六UJ .1二门立 1 923 1925 1 929 1930 1 932 1 938 1 946 威廉·勃特勒·叶芝}爱尔兰 乔治·萦伯纳 保尔·托马斯·曼 爱尔兰 德国 辛克莱·刘易斯}美国 国国 英美 约翰·高尔斯华绥 栅}拍尔.塞麟里克·械){女】 赫尔曼·黑塞 国国国 英美英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吃特 威廉·福克纳 温斯特·丘吉尔 “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柳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 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u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  相似文献   

2.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爱尔兰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渗透着浓烈的爱尔兰情感和明显的爱尔兰因素,古爱尔兰的浪漫神话故事是叶芝诗歌萃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叶芝对爱尔兰神话故事的运用有利于帮助爱尔兰人民族集体记忆的恢复,爱尔兰历史的重建,以及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正> 乔治·拜伦(1788—1824)、波西·雪莱(1792—1822)、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三位浪漫主义的年青诗人,也是英国第一流的诗人,可惜他们都早逝。拜伦死于三十六岁,雪莱死于二十九岁,济慈死于二十六岁。但他们在天才的火花熄灭之前,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三位诗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政治态度也有区别,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特色上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本文根据这三位诗人留下的部分作品,对他们各人的生活、思想和艺术特色,分别作一些肤浅的阐述,并进行一些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与心灵感应产物的体现。在绝大部分诗作中,诗人通过对其本人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整体把握,通过对诗歌意象、形式、韵律的独到描绘和精心构建,把浸润着诗人理想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无与伦比的优美意境,创下了新诗抒情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英语诗坛的先驱和一代宗师。诗人晚期以"拜占庭"为题创作的"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王国的追求以及对艺术与精神永恒的向往。尽管两首诗在主题、象征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本文拟从意象、"拜占庭"古城描述、主题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悲观情绪、堪忍态度、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为<渴望自由>一诗的特征.该诗描写了现实与理想、灵魂与内体的分裂、矛盾和对立,从而营造了一个无极世界、宏迭的意义场和艺术至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内体与灵魂的抗争中诗人在思考人生、生命、存在和宇宙.  相似文献   

9.
玄学诗派创始人,英国十七世纪诗人约翰·邓恩的爱情名诗《太阳升起》和《告别辞请勿哀伤》运用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奇思妙喻,形象生动地表述了诗人的爱情观.他的诗风格独特,意象奇异且丰富多彩,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然而在爱尔兰长期被殖民的民族历史下,诗人深感身份缺失的苦闷,其诗歌表达了对民族强烈的守望之情,富有浓重的乡土意识。诗人以故乡斯莱戈为基点,试图通过重塑爱尔兰民间故事和歌谣,重建爱尔兰民族救亡之梦,而拜占庭是叶芝理想的艺术殿堂,诗人从中看到了未来的爱尔兰。  相似文献   

11.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平衡理想与现实,探索艺术的灵魂;3、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须投身社会生活,以提升诗歌的品质.简言之,她的"有机形式"创作思想是建立在对生命艺术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韦庄诗求真、向善和具有和谐之美,在唐末诗坛有着相当价值的审美意义。求真是诗人对主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向善是诗人对现实所持的批判态度在其诗作中的体现;和谐则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美的意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寓湘诗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艺术世界,作为寓湘诗人中的佼佼者,柳宗元、陈与义的在湘诗作颇富典范价值:一方面他们的寓湘经历和诗作的情感内蕴具有代表性意义;另一方面他们的诗歌个性鲜明,特别是诗作的意象及其特征各有千秋。柳宗元、陈与义的诗歌丰富了寓湘诗的艺术世界,提高了寓湘诗的艺术品位,或许也为文学与环境、文学家的养成等命题提供了有益的资证。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台湾诗人纪弦大陆时期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政治与诗歌背景,较为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他在大陆时期创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现代派诗歌美学观。指出纪弦早期诗作一度曾受左翼文学影响,结合纪弦思想演变历程,揭示其诗作由忧郁滑向绝望的路径,评析其诗作日趋强烈的政治杂音和与左翼文艺为敌的政治面目,分析了纪弦大陆时期作为现代派诗人与当时其他现代派诗人艺术表现上的不同之处,文章也以确凿的史实纠正了近年学界对其若干诗作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所选<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此书共选录唐代96位诗人的596首诗,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盛唐仅6人,而历代享有盛名的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六位大诗人的诗却一首不选,原因颇耐人寻味.从六位诗人的诗作流传状况、选本选录情况及元好问本人对六人诗作的态度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及其在选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安德鲁·马维尔 ,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 ,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 ,一个人 ,也许是诗人自己 ,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世界 ,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 ,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以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以及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大胆追求.简·爱这个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特别擅长抒情短诗的创作,而<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短短4个诗节中,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纯真的爱恋及其朴素、纯洁的爱情观无私、永恒、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20.
《男人的世界》是矿工诗人柯愈勋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一些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述了柯愈勋诗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