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前一课时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教材指导我们用转化(即把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在这里体现为把未知的知识转变成已知的知识,但有时学生会因为“想当然”而做错。所以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为什么要转化,只有这样才算是把握了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看图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为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材(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对通分是这样定义的:“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因此.通分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大小不变、分母相同。教材在“通分”一节的例2中,在对7/8和5/6进行通分时.呈现了分别用48和24作公分母的通分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文森 《辽宁教育》2007,(12):58-60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笔者教过几轮浙教版(下称旧教材)的“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每教一次都留下很多烦恼.教材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分内容,90%的版面都是计算题,而且从“同分母”到“异分母”再到“带分数的加减法”。越学越繁杂。学生学得枯燥乏昧,苦不堪言;教师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5.
新授前的铺垫性准备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新知识展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做到“铺”在关键上,“垫”在要害处,着力突出“精”.体现“趣”,诱发“疑”。如教学“分数化小数”这一知识点时,先出示一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让学生化成小数,接着老师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能最快化成小数。这时学生难住了,教师却很快地填出了结果。“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诱导学生生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利用旧知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发现教材中通过自学仍未能理解的一些新知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抓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好途径。但学生的预习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的预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先出示预习提纲:(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怎样的?(2)如何进行通分?(3)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预习思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促使知识内化,实现认知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通分和约分等知识后才教学的。对比现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浙教版四个版本教材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导入情境、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的设置,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8.
李筱莹 《广西教育》2014,(25):63-6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此为目标,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准备策略,笔者设计为两个步骤:一是研究教材意图确定教学起点;二是通过前测试卷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一、通读教材,了解教材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关于分数加减法,人教版  相似文献   

9.
参加某校数学教研活动,在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听课教师围绕这节课的“二次探究”环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本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袁世斌 《江苏教育》2005,(5B):26-26
听过一节“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课,感觉颇有收获。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12.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7):90-91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分数的计算,学好分数的加减法是学好分数乘除法的关键,而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要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时时刻刻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指导自己的算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熟练掌握分数的知识,并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年前,我曾经上过同一节课,当时通过学生的折、画等活动体验通分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计算、自主验算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等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从知识掌握方面来看.学生学得很扎实,尤其对算法理解得比较透彻。  相似文献   

14.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一堂起始课.该课的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教材是通过情境中的三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大小后引出百分数的.这从教的角度看似乎比较自然和流畅.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既然通分(区别仅是分母是100)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整数的拓展与延伸。以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把小数的认识建立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钱建国 《江苏教育》2000,(11):41-41
一位教师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发给每位学生20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题目,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叫学生停笔,然后,检查、交流作业完成情况,最后,以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作为结束。  相似文献   

17.
蔡月珍 《江苏教育》2007,(14):72-7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在初步认识分数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之后。由于本课知识点不多,备课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于是我在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考和追问。  相似文献   

18.
在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上,当教师反复强调“分母不能为零,否则无意义”时,有学生不服气了,问“为什么分母不可以为零?为什么无意义?”,这位教师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就是这么规定的,从上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后来这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个饼平均分成了八份,  相似文献   

19.
“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六年制第十册)中的内容。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对于知识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很不严密的结论,因为它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最简分数”。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个结论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因此,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以一组练习为载体,创设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有结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将一个分数化为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求商就可以了.那么怎样把小数化为分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