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解     
《小读者》2006,(7)
一次语文课上,教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教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了起来,拿起书便看,教授说:“这便是惊慌失措。”接着,教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吾了半天。这时教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请坐!’这位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表授又说:“这便是如释重负”等教授走上讲台,那同学又趴下睡觉。教授猛一转身,指着他说:“这便是一如既往。”妙解  相似文献   

2.
多用动词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了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慌失措。”接着,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吾了半天。这时老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8,(10):21-21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惶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惶失措。”接着,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这时老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请坐!”这位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老师又说:“这便是如释重负。”等老师走上讲台,那同学又趴下睡觉。老师猛一转身,指着他说:“这便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4.
智慧幽默     
《小学生》2013,(6):24
妙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及"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慌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1,(7):64-64
妙解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懈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及“一如既往”四个成语。  相似文献   

6.
甜可乐     
妙解语文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李磊同学正在呼呼大睡,甚至还有了点呼噜声。老师一拍桌子,没有  相似文献   

7.
心的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的时候说话总是要喊起来?”所有的学生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在你旁边的时候,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为什么总是要喊叫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会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些……”教授接着说:“当两个人在…  相似文献   

8.
“愣”孩儿     
我上了车,刚坐稳。忽听有人叫我的名字:“老刘,刘殿学!”谁在叫我?站起来,一眼看见王旭酋,手里拽着小儿子,用力向我这儿挤。王旭酋是我中学同学,都好几年不见面了。我忙上前接过他手里的东西,拉过他的小儿子。问他们去哪,他说去西安。我又故意瞅瞅王旭酋的小儿子,问:“你去哪儿?”男孩儿不说话。王旭酋马上说:“这狗日的,愣种,见了人也不说话。都快六岁了。”他对他小儿子嚷道:“叫,叫叔叔!”男孩儿看了看我,没有出声。大概他认为是因为自己才被爸爸骂成愣种的,所以就不理我们,自个儿趴到窗口看远处的天山。王旭酋觉得没有面子,说这孩子简直…  相似文献   

9.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10.
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理智,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站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说吗?为什么要喊呢?”几乎所有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但没有  相似文献   

11.
车上,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正在找座位,一个小青年却偏偏占着两个座位,尽管他周围站着两三个人,他却目不斜视,很显然他是个“刺儿头”,周围的人也都心知肚明。可小孩却一个劲地嚷着要坐,这位妇女微微一笑,对孩子说:“好孩子,叔叔累了。等叔叔休息好了,他会让给你的。”小青年脸一红,赶忙站起来说:“大嫂,你和孩  相似文献   

12.
案例:回声有一个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里,大声叫道:“喂选喂选”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选喂选”他又叫:“你是谁芽”回声答道:“你是谁芽”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选”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听听它的回声。”“应该的,”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  相似文献   

13.
“说话”     
教师普通话考试,要过三“关”,这第三道关是“说话”,这一“关”关系重大,它占分比重特别大。也许你会说,这算什么“关”?事先我也这样想,因为只要不是哑巴,说话谁不会?考场里,“考官”三位,考生一人一人地轮流入试。考官大人们鼎足而坐,两人握笔展纸,另一人掌管录音。“说话”先须抽签,抽  相似文献   

14.
哈哈镜     
语法转换老师:"请把‘马儿跑了’这句话转换成疑问句。"小伊万:"马儿跑了吗?"老师:"正确。很好!现在把它转换成祈使句。"小伊万:"驾!"妙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惶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  相似文献   

15.
德以诚为本     
美资企业雅利安公司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官员,一名青年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复试由总经理贝克先生主持。当那名青年走进小客厅时,贝克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先是迟疑:“是你?你是……”转而一脸的惊喜,并紧紧握着那青年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接着他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青年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他说话,贝克先生就 把他拉到身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又一个劲儿地说道:“我划船的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  相似文献   

16.
一次在北京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外地男青年拿着北京地图在看。一会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请问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售票员小姑娘眼皮也没有抬,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话也没错,但是小姑娘接着说了一句多余的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小伙子有涵养,嘻嘻一笑准备下车。旁边一位老大爷对小伙子说:“你再往前坐四站转904路车也能到。”大爷要是说到这里打住就好了,既帮助了小伙子,又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问题是他看不过小姑娘欺负外地人,于是又加了一句批评她:“现在的年轻人啊,没一个有教养…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 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说:“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8.
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的钢琴演奏家站在音乐教授面前,教授对他说:“你弹奏一曲李斯特的作品吧。”他把手放到了白色的琴键上,音乐像流水一样流淌开来……教授听着听着便皱起了眉头。教授打断他的演奏,面无表情地对他说:“请问你把这只曲子练习了几遍?”他站起来说:“只弹过一次。”教授显然恼怒了,他嘲笑道:“其他选手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练习了,你以为你是天才莫扎特么,你需要练习。”教授把厚厚一叠琴谱甩在了他的面前,说:“这里面有贝多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20.
粗月     
胡图自以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和别人说话时,不论提起什么,总是爱说一个“粗”字,表示自己的谦虚。星期天晚上,胡图请客人到家里来吃饭。客人称赞他家的桌子、椅子雕刻得很精细,他立即很谦虚地说:“这不过是舍下的一些粗家具,算不得什么。”客人又称赞他家的杯、盘、碟子都很精细,他又很谦虚地说:“这不过是舍下的一些粗瓷器,算不得什么。”饭后,客人要告辞了,一出屋门儿,只见皓月当空。客人说:“啊,今晚的月色真好啊!”胡图连忙拱手,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这不过是舍下的一轮粗月,算不得什么。”猩猩提示这则笑话,嘲笑了那些说话谦虚失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