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6月9日是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钟笑炉先生百年华诞。凡读过钟先生写的集邮文章和他主编的《近代邮刊》,都能从其字里行间,产生一种在集邮实践中的凝聚力,吸引集邮者去多读多研,使人们产生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2.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3.
年尾岁首是邮友互寄封片祝福新年的时候,笔者收到各地师友们寄来的《癸巳年》蛇年邮票首日封。《癸巳年》特种邮票首发式于2013年1月5日在江苏苏州市举行。我收到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周治华先生签名寄来的首日封(图1)。  相似文献   

4.
白山 《集邮博览》2003,(1):43-43
1938年3月,阎东魁先生随赵善长先生携甲戌邮会西迁长安,居于长安六谷庄14号,继续担负《甲戌邮刊》编务及与会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冬青集邮文选》(续)2005年8月由香港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冬青集邮文选》是刘道宜先生的个人文集。刘道宜先生现为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刘道宜先生酷爱集邮,今年刘道宜先生集邮已满60年。刘道宜先生还善于写集邮文章,他的文  相似文献   

6.
上海解放不久,194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套4枚,面值旧人民币380元。我和其他集邮爱好者一样,无不欢欣鼓舞。更使我难忘的是这天傍晚收到钟笑炉先生特地寄给我一枚首日挂号实寄封,贴全套4枚纪念邮票外,其中还贴2枚华东邮政上海版邮运图区票,票面10元1枚。邮  相似文献   

7.
最近邮友李跃刚来电话告诉我,他得到了一枚1948年1月1-3日在长沙市青年馆举办的《首届中西邮票展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在他的印象中,我在10年前编篡《长沙集邮史》《湖南集邮史》时,曾多次请他帮忙寻找长沙1948年元旦时在长沙市青少宫举办的首届中外邮票展实物,  相似文献   

8.
凤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邮人,尤其难得的是,他也是在邮政界罕见的一位邮学家。我有幸与凤岗有"三同之谊"——同庚出生、同年考进邮局、同为两岸创办邮政博物馆之人。  相似文献   

9.
近得邮友为我复印的吴荣先先生大作《乐美琮与纽约版二元中心倒印珍邮》全文。阅读后感到吴先生采访乐美琮,听他亲口所述曾获到郑晴初让他一个四方连,两个单枚。这可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奇闻,但是中间与事实不符的甚多。  相似文献   

10.
经唐无忌先生的引见和介绍,笔有幸拜识了大名鼎鼎的张盛裕先生。张先生的令尊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集邮界名震遐尔的张赓伯先生。张赓伯先生当年任职于交通银行,邮藏邮识俱佳,尤以邮史研究见长,人称“邮史矿”,主编过《邮典》、《新光会刊》,所《邮海沧桑录》等为时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第8期《集邮博览》杂志刊登了重庆杜洪位先生的《一套令人质疑的纪念封》一文,认为这套由钟笑炉先生盖章寄给浙江湖州陈永欣的延期实寄首日封有伪造的嫌疑。笔者认为,这实在是不必要的担忧。因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充分确认其为真品无疑。一、关于字体。钟笑炉先生是上海邮学家兼邮商,其创办的《近代邮刊》  相似文献   

12.
近日见到《上海集邮》2011年第5期,有一篇短小的文字映入眼帘:"台湾集邮家唐存政(祖籍江苏阜宁)于2010年10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唐老从创刊《集邮汇报》和《邮史研究》起,每年向本部惠赠刊物。"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与唐存政先生约定交换邮品,主要是互寄新邮首日封,但自2010年8月9日"台湾近代画作"首日封之后,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任何函件,我原以为他可能因外出或忙于其他事情未办理,到了11月2日我收到了自己寄给唐先生的首日封、片  相似文献   

13.
蒋宇冰 《上海集邮》2008,(12):34-34
前不久,收到银川寄来一张“戊子鼠”贺年有奖片,早已不是贺年时间,邮友只为赠我“宁夏奥运林”连体戳而用。引起我注意的是此片正面还盖有一个红色邮政副戳,  相似文献   

14.
上海聋人邮协俞海燕先生转来了李少华先生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战胜死神、战胜病魔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集邮事业执著的爱,读来感人至深。为此,本刊全文转发此信,让少华的精神永远激励邮友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0,(4):28-28
这是3月份编辑,4月份出版的第4期。这一期将小结3月份上海集邮节的内容,却还无法预报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邮展比较详细的消息。 “邮史研究”栏,香港纪觉英先生介绍“合浦解放”加盖邮票一文,叙述了从研究中产生的无比乐趣,请诸位并不收集区票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而是也去分享他的喜悦。此文唯一的缺憾是没有透露各枚邮票的成交价格,也许有的尚属私家秘密,不能强求,但是公开拍卖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岁末,京城集邮界的热心人张振声先生突然去世。噩耗传出,集邮网站的论坛上,各地邮友纷纷发帖悼念。在2010年北京市集邮界春节联欢会上,王渭先生朗诵怀念张振声先生的诗文,充满激情的追忆催人泪下。张振声老先生走了,作为《集邮博览》的热心作者、热心读者,他没有赶上回答“九问”,但我们从吕凤翥先生的“答问”看到,很长的篇幅是怀念张振声先生。  相似文献   

17.
钟笑炉先生是被我国邮坛誉为“中国近代票权威”的大集邮家。我与钟先生的神交是从1947年订阅《近代邮刊》开始的。为了补齐1946年第1至12期“近代邮刊》,先曾去函询问,出乎所料,款未汇而刊已来。此后每有求助于先生,大多如愿以偿。1947年9月,当我拜读《近代邮刊》第20期钱希清君介绍发现百城凸版2元、5元2种12度齿票的报道后,时正值我刻意研究百城版并收集所缺不同纸质和齿孔票之时,随即与钟先生联系以求其帮助补缺;又一次出乎意料,蒙先生惠寄2种旧票各1枚。通过两次的通信联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最近,承水原明窗先生盛情送我四本《华邮集锦》。这一套装潢精致、插图清晰的集邮专著,全部是按照原邮集尺寸缩小十分之一影印出来的,让人赏心悦目,也钦佩不已。 我与水原先生于1957年结识,当年这位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由中国集邮公司王安国经理陪同,来北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元月,收到邮学家王景文同志的大作《胶东邮史邮品研究》,笔者曾反覆拜读书中的有关文章,之后曾和景文同志信函交换意见。2003年11月,正值亚洲邮展  相似文献   

20.
9月9日下午2时,收到桑弧同志治丧小组寄来的讣告,惊悉当天下午3时为桑弧同志送行,我和邮协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同志丢下手里的工作,直奔龙华殡仪馆,代表市邮协向桑弧献上鲜花,向他家属致以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