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世纪中叶,邮品之父罗兰·希尔针对当时英国邮政存在的弊端,倡导邮政改革,经过多次激烈的辩论,英国国会批准了他的改革方案,1840年1月10日,一便士邮资法开始实行,5月6日,黑便士邮票正式使用?均一邮资制的实行和第一枚邮票的问世在世界邮政史上树起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宝馆自2008年1月29日起,开始展出英国的黑便士邮票和实寄封,参观者有幸一睹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芳容。1839年8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实行均一邮资制度和预付邮资制度。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罗兰·希尔组织设计,原图由威廉·怀恩创作,亨利·科尔布尔德将其改绘成适合印制邮票的图稿,头像部分由雕刻家查尔斯·希思与其子弗雷德里克·希思精心雕刻  相似文献   

3.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是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840年,罗兰·希尔建议改革英国邮政,同时创造了邮票。1878年,赫德、德璀琳,试办中国近代邮政时,  相似文献   

4.
1840年5月英国黑便士邮票面世以后,集邮活动很快即告诞生,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邮品从单纯的邮票开始,继而出现封片简,现今已是五花八门,类别之多、内容之广,大约是任何一种收藏品都无法与之相比的。邮品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邮政部门印制发行的邮票、邮资封片简等,统称为邮资票品;二是集邮公司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实行新工时制,齐齐哈尔市邮票公司经市邮电局邮政科(今名邮政生产经营部)批准,发行纪念邮电公事片,利用1992年版石舫图本埠邮资明信片,盖印无边框“本埠邮电公事/1995年5月1日邮寄有效”红色戳记,同时盖印有边框邮政业务宣传戳。此片发行488张,邮票公司售价每张2元,加贴邮票(寄外  相似文献   

6.
1840年5月1日(星期五),英国发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5月6日起正式使用,由此掀开世界邮票史第一页。因邮票主图为黑色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面值1便士,于是史称“黑便士”。本文主要介绍黑便士设计、印制过程中的图稿与印样,并以此纪念人类这一文明在今年迎来问世170周年。  相似文献   

7.
今年恰逢黑便士邮票发行170周年。在此,介绍几件与便士邮票发行有关的英国邮政史料。1840年1月10日统一1便士资费通告:1837年罗兰?希尔(1795.12.3-1879.8.27)出版小册子《邮政改革:  相似文献   

8.
背胶是指邮票背面所刷的胶质物,是邮票的要这一。背胶在外观上有黄、白、亮、暗、厚、薄等差异。 1653年,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邮局曾使用过一种涂有鱼胶液的预付邮资签条,这是粘贴型邮资票品的最早记载。1840年,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刷有背胶(由土豆粉、面粉和阿拉伯树胶组成)。当时曾把这种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0,(5):47-47
本刊讯今年是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诞生170周年,为此,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于2010年4月28日举办"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展览分《票中票馆藏集萃》和《黑便士与罗  相似文献   

10.
英国最早的销票盖戳机,1857年9月17日投入试验使用,由皮尔逊·希尔研制发明。前话1840年5月黑便士问世后,皇家邮政规定,必须使用马耳他十字戳盖销邮票,并同时再加盖表示地名、日期的收寄日戳。不过,各地邮局操作不统一,盖在封背的居多。图1为伦敦寄苏格兰西南佩斯利(Paisley)的黑便士首日封,背面盖有一个伦敦邮局"B"字母代码"MY-6/1840"圆形日戳。从1844年5月1日起各地陆续改用邮局编号戳盖销邮票。1853年6月30日,伦敦地区邮局率先启用双联戳(duplex postmark),将销票邮戳和收寄日戳合二为一。图2为无伦敦地名的编号"38"肯辛顿(Kensington)邮局第一种双联戳首日实寄封。后  相似文献   

11.
集邮伴幽默而生集邮伴幽默而生,马尔雷迪是领军人物。世界邮票起始于1840年的黑便士,与其同时诞生的,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邮资信封与邮简。就首创性而言,与“邮票之父”罗兰·希尔齐名的,应当还有“邮  相似文献   

12.
信息     
《集邮博览》2010,(6):5-6
邮票博物馆举办《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本刊讯为纪念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诞生170周年,《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于2010年4月28日在中国邮票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两部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票中票馆藏集萃》和《黑便士与罗兰·希尔——汪建熙个人收藏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1878年7月发行的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揭开了中国近代邮政史新的一页"。"它的出现,标志着邮政对公众营业、邮资均一、寄信人预付邮资等新事物的诞生,相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邮政近代化历史,并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邮票史》。近日,有人认为"大龙邮票,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  相似文献   

14.
"邮票之父"罗兰·希尔,1835年开始关注邮政改革这一社会热门话题,并为此开展调查研究,1837年1月向财政部递交小册子《邮政改革:其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本小册子正文共74页。2月再次印制并公开出版修订补充版,正文共104页。11月又交付出版其"第3版",内容调减为97页。他在小册子内提出减低和均一邮政资费、预付邮资并发行邮票、邮件不管距离远近改按重量收取邮资、取消议员免费递送邮件等一系列邮政改革主张,特别是第2版增加了他对邮票概念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15.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4期所刊《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一文,将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邮资调整而推出的一套2枚分别印有"本地邮资"和"空邮邮资"字样的邮票,称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早在2003年就已经诞生了。2003年9月10日,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一套4枚《心思心意》邮票,票幅均为35毫米×35毫米。票中没有数字金额的面值,而以"本地邮资"和"空  相似文献   

16.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  相似文献   

17.
误区之四:不注重收集贴纪特邮票的实寄片:用邮制或非邮制无邮资明信片寄递时,需在明信片上贴足邮资。因此,邮政部门在发行纪、特、普票时,常有符合明信片邮资面值的邮票。这种贴有邮票的实寄片,尤其是纪特邮票发行首日寄发的实寄片,其数量少,使用价值也大,应注意收集。  相似文献   

18.
1840年5月6日英国正式发行使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与此同时,英国还印制了专门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邮票,其与普通的黑便士邮票唯一的区别是将上边左右两角方格内的“星星射线”(stars)图案改为左上角为字母“V”,右上角为字母“R”,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件颇具历史价值的实寄封。 邮票:封背贴华北人民邮政生产图邮票3000元(HB435)和中国人民邮政“普1”天安门图邮票200元各一枚。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混贴封。 邮资:所贴邮票面值共计3200元,符合自1950年5月11日起调整的平信800元加挂号2400元邮资标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的伦敦世界邮展上,有一个特殊的展台,叫做“眼见为实(Eyes Right)”,在这里,参观者们可以有幸目睹150年前印刷黑便士的全部过程。这一历史的再现是因为在清理原印刷厂的旧址时发现了当年印刷黑便士邮票的机器,特别是原来的全套雕版的母模。邮展组织者决定展示这套机器并当场印制原汁原味的黑便士邮票,以此来纪念黑便士问世150周年。所谓“原汁原味”是指连所用的纸张也是按当年的方法手工制作,油墨也用原来的配方。我的朋友霍尔布鲁克先生曾介绍了他参观时的情景(见《集邮博览》杂志2000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