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迈耄耋之年的黄纯尧先生,德高望重,才气过人,是一位桃李盈门的美术教育家、知识渊博的绘画史论家、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大家。黄纯尧先生得其师徐悲鸿、傅抱石两位大师之真传,而有很大的创造发展,其人品和画品之高,在现代中国山水画史上必留下辉煌的一页,列为山水画大家是当之无愧的,并且还是一位胜人一筹的学者型山水画大家。  相似文献   

2.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雕刻家,他早年出国留学日本后回国执教。他擅长山水画并独创"抱石皴"画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傅抱石早年在南昌求学期间生活艰苦,但他依旧对"刻印"、"绘画"不断钻研,并在南昌一师读书期间完成了《国画源流述概》和《摹印学》两部著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相似文献   

3.
"抱石皴"是在傅抱石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中产生的,四川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和傅抱石不断的探索与体悟是"抱石皴"逐渐成熟的关键。它所采用的技法打破传统中国山水画"皴擦点染"的固定程式,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皴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山水画作家的喜爱,其背后体现的抱石精神成为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4.
《爱痕湖》是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作品,该作融中国山水画技法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于一体,既是对中国雄伟山水画的现代性诠释,又是中国绘画现代性"自觉"的产物。《爱痕湖》在追求自由,凸显主体意识上表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救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题材与技法上,捕捉主体意识的瞬间性,展示现代性的生存体验;在意境与格调上,借助想象和同情摒弃现实生存空间的理性,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重申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进入审美现代性的自由空间,达到回归人类精神的家园,即"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引领者,傅抱石一方面继承了"尚古"的民族审美传统,以古为新、以形写意,开拓了古朴雅正的艺术审美空间,彰显了民族绘画的诗意追求;另一方面,其延续了"文、人、画"的传统绘画精神,坚持文为人而化、画因人为美的观念,结合民族抗战现实,创造性地对传统笔墨技法进行革新和改造,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抱石皴"。显然,傅抱石的绘画美学在总体上体现出民族性品格,也凸显了其作为人民艺术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傅抱石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绘画、篆刻等作品,这些作品追求"文、人、画"三格的基础协调——即作品完成的三大要素"素养、画家、技艺",重点表现在绘画的现代形求和篆刻的精神意求两方面。同时,傅氏作品又潜隐着特有的"性理观"内涵——"性灵"思想,基于此展开的作品具有"主观美学""民族性""愉悦的现代性"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傅抱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山水画家,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留下"抱石皴"和异于古今山水画画家的"水法",在时人山水画中独树一帜,值得思考和阐释。傅抱石水法的特点、他与同时代画家水法的异同以及傅抱石水法成因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傅抱石提出要革新——"其命唯新",创造了"抱石皴"—散锋笔法,完成了自己的中国画图式革命,同时把山水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切表现了傅抱石的使命感,其实傅抱石的一生就是"其命唯新"的一生,正是这"其命唯新"指引傅抱石走向成功,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画家。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小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更为宽广,这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现代传媒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从营造诗意课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积累审美文化底蕴等方面下功夫,既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深入生活进行美术创作,不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傅抱石个案研究的深化有赖于新的美术文献的发现。作为从江西走出的美术家,傅抱石也以美术文献的方式在江西现代美术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通过对江西地方史料的整理,发现了《致熊式辉信札》、《抱石画风》、《抱石先生的画》三篇美术文献,这些文献为研究傅抱石早年求学经历与20世纪40年代美术界对傅抱石中国画的评论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