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惩戒是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法定教育方式,这一性质决定了其作用和实施原则。教育惩戒对学生个体的作用在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作用在于维持教育活动秩序、维护校规校纪权威。中小学校及其教师要遵循合理合法的实施原则,有效发挥教育惩戒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合理性原则在于实施教育惩戒要体现教育性,合法性原则在于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运用恰当的形式和程序实施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要求,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实施惩戒。国际上,有很多国家的教育惩戒立法早于我国。我国高中学校可以结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惩戒实施政策、实施程序及实施方法上加以借鉴。我国高中教育惩戒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定要结合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有效措施。一是要建立支持性教育惩戒政策;二是要完善教育矫治的实施程序;三是要改进高中学校教育矫治实施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游走于公权力的规范化与私权利的自治化之间,具有规训性、惩罚性、强制性等特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教育惩戒实施的合法性与有序性提供了初步的规范基础。然而基于教育惩戒规范性与场景性之间的张力,教育惩戒实施仍然存在主体责任不明、依据属性模糊、措施边界不清以及程序面临规范性规定与弹性设置相冲突的困境。将教育惩戒实施的各环节予以规范,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教师与学校实施惩戒的任性和恣意。为此,可以行政法律关系明确教育惩戒实施主体责任,分级分类分配教育惩戒措施设定权,双向规制教育惩戒措施的实施,并分类设定教育惩戒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4.
夸美纽斯把教育惩戒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完善校纪校规,提倡有据可依的民主管理;坚决抵制体罚,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等。夸美纽斯教育惩戒观给当今小学德育以启示:趁早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以情育人;在教书过程中,以德育人;重视道德问题研究,做到惩戒有度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对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协调家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教育惩戒从制度走向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执行教育惩戒的现状出发,合理把握教育惩戒的温度、尺度、效度,让教育惩戒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推器”,学生健康成长的“护航灯”和学生、家长心中爱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需要建基于正义之上,唤醒学生内在良知,维护正义的秩序,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惩戒需要秉持教育品性、关怀学生成长、指向学生的自觉与自律,确保惩戒在目的上出于正义、在实施中坚守正义、在结果上凸显正义.违背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会异化为一种纯粹的“恶”,一种压迫、宰制、边缘化、暴力等.合乎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首先要坚守惩戒的教育品性,指向学生成长;惩戒的运用要审慎,不到非常必须不使用;结合学校或班级情况建立一套具体公开透明的惩戒程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商讨;惩戒之后,还需要关怀学生,了解其心理,助其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终极善”与惩戒手段“必要恶”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戒作为教师和学校等教育主体依照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合法管教的一种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正确运用教育惩戒,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但若运用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师生关系问题,因此,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概念,了解当前实施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教育秩序维护需要家校共同参与,家校合作视野下的教育惩戒既保障了教师权利的实施,又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必然要求。教育惩戒形成家校合力,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与学校教育制度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校对教育惩戒认知存在偏差、教育惩戒制度本身存在模糊性、家校合作定位失调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形成惩戒合力、实现家校共育,就要摆正合作定位,完善合作制度;提升师长素质,加强正向引导;促进政策完善,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惩戒水平,健全惩戒追踪问责制。  相似文献   

9.
惩戒教育具有戒除性、约束性、教育性和人文性四个特性,合理实施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规范学校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的、彰显教师职业道德。但是,惩戒教育正面临着政策缺失和教师认知不理性的现实困境,应该从立法机构、学校、新闻媒体和家长四个方面完善惩戒教育政策环境的缺漏,从树立正确的惩戒教育观、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坚持后续教育三个方面加强教师的理性认知,发挥惩戒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把行为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关注行为背后特定的文化因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有利于为研究教育惩戒权的发展过程提供新视角。以教育惩戒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研究发现,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经历了初始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完善与强化阶段四个时期,教育惩戒权由亲权掌管是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国家介入教育惩戒权是其形成与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定位模糊是其曲折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法律化是其完善与强化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教育惩戒权完善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家庭教育权立法进程,确认儿童在教育惩戒实施中的角色和促使自然亲权和国家亲权的和谐共生是教育惩戒权的科学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