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桂翊 《英语广场》2020,(26):60-62
儿童绘本是儿童早期语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一般采用多维的叙事形式,将语言和视觉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传播语言、感官信息、结构信息以及意识形态信息的目的。本文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探讨英文儿童绘本中语言和图像两套符号资源在构建语篇整体意义中的交互作用,批判性地分析了这些绘本所传递出来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80):167-168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绘本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它以简洁的文本和优美画面的巧妙结合深深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乃至成人的见识.然而,在现今的儿童绘本创作教学中却更多地强调了绘本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绘本潜在丰富的美术价值往往被忽视了.绘本创作教学的开发如果只是停留在阅读和教育功能,那就太可惜了.儿童美术教学本身就是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更是灵活多变,绘本的美术价值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作为一种美术工具或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绘本图文叙事的生动美、视觉图式表达的艺术美以及装帧设计的趣味性等"美"的价值,进行儿童绘本创作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在绘本"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收获童真趣味.  相似文献   

3.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修辞叙事学十分重视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作者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修辞叙事理论解读小说《虹》中的主要叙事策略,并分析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经典绘本《忙忙碌碌镇》为个案考察了儿童科学绘本的发生结构及艺术规律。文章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文本的图文关系及表层、深层结构。认为文本的创意来自于融合、偏离、生成的图文关系,它塑造了文本的独特结构,激发了图画媒介的科学叙事功能,开启了深度图像解读的可能。其次,文本属于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邂逅的"软科学"文体,它在流溢的童趣中巧妙地体现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元素,着眼于激发读者的科学思维。最后,文章探讨了科学绘本经典的根源,认为带有普遍价值的人文力量是焕发科学生机的密码,是文本隽永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典绘本《忙忙碌碌镇》为个案考察了儿童科学绘本的发生结构及艺术规律。文章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文本的图文关系及表层、深层结构。认为文本的创意来自于融合、偏离、生成的图文关系,它塑造了文本的独特结构,激发了图画媒介的科学叙事功能,开启了深度图像解读的可能。其次,文本属于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邂逅的"软科学"文体,它在流溢的童趣中巧妙地体现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元素,着眼于激发读者的科学思维。最后,文章探讨了科学绘本经典的根源,认为带有普遍价值的人文力量是焕发科学生机的密码,是文本隽永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儿童绘本是一种多模态文本。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在交融互动中形成对称、互补等关系,共同叙述故事、传情达意。两种模态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心灵成长故事》为例,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儿童绘本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具备多模态意识和儿童视角,在全面深入解读绘本图文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灵活适宜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准确地、充分地、生动地再现故事的意义与童趣。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解构文本的真实性的"元叙事"策略.挖掘了它的根源博尔赫斯的创作叙事手法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对马原、格非等作品中"元叙事"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它的意义拓宽创作主体的艺术视野,丰富小说文本的内容,同时,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诱使读者投身作品之中,共同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9.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相似文献   

11.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叙事话语、一种文化实践,往往具有社会化和教育的意图,成为修辞建构的特殊场域。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基于两个极具相似性又有各自代表性的系列绘本——《十四只老鼠》系列绘本和《爱与被爱》系列绘本,对照二者在修辞者的构成、修辞对象的选择、修辞文本的建构等修辞策略的运用上呈现的不同特征,显示前者在知识性、教导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方面都获得了更理想的修辞效果,从中探索有助于中国绘本创作的修辞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在其作品《弗兰德公路》中成功地将绘画、摄影的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时间化的限制,为读者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空间画面。此外,作者通过高超的、娴熟的技巧运用实现了画面之间的转接,从而实现了文本叙事上的同一。本文试从图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并对图像叙事在小说中的表层和深层表现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探究《长恨歌》主题多义性生发的深层原因: 叙事视点由全知到有限视角不断转换, 叙事结构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空间断裂而文本结构整体平衡, 采取叙事虚构化、抒情化的叙事策略, 叙事意象隐喻和转喻丰富多义, 这些构成因素都使《长恨歌》主题相应发生转换, 呈现出多义性。  相似文献   

14.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15.
转喻是叙述者有意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转喻的叙事策略功能主要有四项:设定叙事焦点;建立“叙事空白”;架起心理通道,使读者对文本进行转喻推理;成就文本阐释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大河湾》是V.S.奈保尔以刚果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萨林姆、因达尔等异乡人在文化罅隙中漂泊流亡的故事。本文借助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解读《大河湾》的空间叙事策略。地志空间聚焦地理位置的并置,体现非洲与欧洲的文化差异;时空体空间以人物的状态和行动轨迹为重点,揭示流散者的精神困境;文本空间依托语言选择、线性时序以及视角转化等叙事技巧,深化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7.
跨媒介叙事使得改编者在不同文本和阅听人之间交流,形成"互媒"的叙事方式。阅听人跨媒介赏析绘本、幻想小说和儿童图像小说等儿童文学文体的作品,透过影像延展叙事的媒介,想象并扩增原文本的内容和意象,引发阅听人预期视域的补白与否定,从而扩充了儿童文学的研究视野,形成愉悦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阅读儿童科普绘本是家长在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但我国原创绘本数量少,且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将国外优秀绘本引入中国仍是获取绘本的主要方式。这就对绘本翻译提出了要求。本文就吉姆·派普所著的系列绘本中的一册《冰为什么会融化》的汉译实践为例,在读者接受理论视角下,探讨翻译儿童科普绘本过程中运用到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曹禺在《雷雨》中建构了具有双重功能的叙事文本;以“结局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浅层情感需要的阅读文本,和以打击这个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深层情感需要的反思文本。本文试解读这两种文本功能,发现曹禺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