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密切的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区划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更好地为区域开发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地域分布因受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状态。 新疆作为一个特殊干旱区,自然环境和资源特征决定了新疆人口的时空分异规律,呈现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剖析生物群地域分异因素基础上,按空间尺度大小和分异因素的差异将陆地生物群划分为大陆性、区域性、地方性三种尺度分异规律,地带性、经度省性、地带段性地区性、垂直带性、系列性、微域性七种类型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4.
地域分异规律表明了各地自然环境存在不同点的深层次原因,这种规律给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带来重要的影响。借助地域分异规律的指导功能,能够积极避免旅游地理区划的盲目,更好地给旅游资源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洪杰 《地理教育》2014,(11):19-21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标准为"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江苏省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将教学要求解读为两条基本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内容要求看,重在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分异规律和表现明显的纬度地区以及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对地理环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又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大尺度全球性地域分异有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小尺度区域性地域分异可分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从直观上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2)通过分析典型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归纳总结出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3)能运用所学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说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价空间实质上是一个由二维地理空间、时间序列、地价水平组成的四维空间.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把握地价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规律,从而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文章在回顾城市地价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研究范围具有层次性、驱动因子具有广泛性等特点,指出地统计学方法是地价空间分异研究的主流方法.最后,对我国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进行展望,发现基于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城市圈的地价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将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接着用改进的熵值法确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系统发展模型分析了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演化及地域分异规律.指出: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呈增强态势,但1987~1991年间却明显减弱;经济因子对郑州市各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其贡献却在弱化,而环境因子、科技因子的作用正在加强.  相似文献   

10.
<正>受初中阶段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和高中阶段将地理学科划入文科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知识,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主动探究,最终导致对知识的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域分异规律是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一个系统总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科》2006,(7):38-40
【常考考点】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将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形成的陆地干湿度分异(即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  相似文献   

13.
所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从总体上而言,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不同的地区,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故分别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的组合,遂产生了与此相对应的气候、植被及土壤,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不同地区的陆地自然带,显示出极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各个陆地自然带及其之间却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住空间的地域分异是城市社会分化最直接的体现。在介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调查获取了石家庄市125个居住小区的数据,构建了石家庄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型。把石家庄市居住区划分为富有阶层分布区、富裕阶层分布区、一般阶层分布区和低收入阶层分布区四个等级。通过研究认为,石家庄市已经开始出现空间居住分异现象,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后,对石家庄市未来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在不知其位置的情况下,只能从上到下进行判断,如某山很高,则由上向下为:积雪冰川带、高寒  相似文献   

16.
戴艳 《地理教育》2011,(12):14-14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人教版必修一5.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称“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的规律。学习这一规律,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教师诠释与灌输的概念和定义,而应重视并激发自我对该规律的探究心理,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对地理素材的解读,去感...  相似文献   

17.
赵敬 《地理教育》2003,(5):19-20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节,揭示了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即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筛选、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产生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选择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和团队互助中…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经在多种地域尺度上存在.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与国外不同,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分层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加速分异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在社会空间上造成不同阶层的隔离和集聚,并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影响弱势群体.混合居住是改变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但在自由和商品化的城市住宅市场中,不同阶层人群的分区居住是必然的现象,因而混合居住模式能否成功运作,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基础,尤其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节,揭示了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即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筛选、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影响自然带数目的因素;画出不同山地的雪线,并说出其影响因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自然带数目的因素。难点:雪线。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什么为基础?学生看书P93,找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