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分析这场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值得后代中国人永远记取的教训。从战争的性质、力量对比、战场特点看: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朝人民和广大将土都有反抗侵略的迫切要求;中国的财政收入高于日本,陆军人数多于日本,北洋海军舰艇在吨位、速度、火炮力量方面稍劣于日本;战场地处朝鲜和我国境内,军需补给线短,有利于国内支援。然而,中国战败了。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不认真备战,已预伏了战败的可能。1894年,清军最初出兵朝鲜,是应朝鲜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祝红德  张维 《历史学习》2001,(11):16-17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甲午战争,另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将这两次侵略战争作一番比较,对于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胜利。而第二次战争——抗日战争,其结局恰恰相反,中国胜利,日本失败。通过对两次战争的比较分析,可以给中日两国和全世界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朝外交的失误杨齐福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当归结于清廷的腐朽无能,而清政府战前在朝鲜问题上的外交失误也直接影响着这场战争的爆发及其走向。由于清廷团于传统的藩属关系,没有明确朝鲜的主权,因而为日本侵略提...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发展近代工业和义务教育的费用,迅速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从而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变身为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清朝到底能不能打赢那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中的论题之一。本文依据中日两国的历史资料,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局演变,简要地作以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希望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失败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丹东,抗美援朝时期城市名为“安东”,当时作为东北大后方支援前线的前沿城市,200多万志愿军和几百吨军需物资都是经过这里源源不断运送到朝鲜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重大贡献。丹东红色旅游资源涉及中日甲午战争、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文章梳理丹东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充分展示出丹东红色旅游文化的独特内涵,从挖掘凝练红色资源主题、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体验、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等方面提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高质量实现丹东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双发展。  相似文献   

9.
1.下图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某场战争后围绕相关相关问题进行谈判的场景。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发展前途。通过这次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赔款”和各种特权,割走台湾、澎湖列岛大片土地,加速了向帝国主义转化的进程,从一个受欺凌,受剥削面临沦为欧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凶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朝鲜在这次战争之后,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更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这次战争不论在中国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事件。本文试图就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作一些剖析,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仅是日俄两国内外政策发展的结果,而且与列强在远东的角逐密切相关.日本挑起这次战争,得到1902年第一次英日同盟的有力支持.一日本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获胜后,资本主义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军国主义者大肆鼓吹应由日本充当"东洋之盟主".日本与沙俄在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甲午战争偶然发生说在日本盛行起来,如称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而促成等等,皆属于此类。“偶发说”的要害,是回避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去侈谈问题的枝节和表象,从而否定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如日本学者高桥秀直为日本在甲午年出兵朝鲜辩解说:“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识要开战才出兵的,当时掌握日本政府主导权的伊藤博文……是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的”,后来“伊藤的对朝政策发生变化,是在于日本的内政”。大泽博明也认为:“甲申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在外交、军事上对朝政策不是指向对清战争的,‘六二出兵’(1894年6月2日日本政府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也不是要对清国进行‘挑衅’,实现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图。”所有这些,都是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之论。  相似文献   

13.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9,(6):56-56,F0003
十六世纪末年.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于1592年(朝鲜李氏王朝宣祖25年,中国明朝万历20年)和1597年(朝鲜李氏王朝30年,中国明朝万历25年)两次派兵侵略朝鲜。朝鲜军民在中国明朝军队的援助下,先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迫使日本侵略军败逃回国。因为战争发生在1592年。夏历为壬辰年.朝鲜历史上就把这两次保卫祖国的战争通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世界强权政治干预的结果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伟大战争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中日两国都没有忘记那场改变中国和日本历史进程的战争。日本并未从中汲取教训,痛定思痛,反而有些人称那场战争是"非计划,非预谋的突发事件",认为日本进行的是一场合理的战争。一些极端分子还纷纷进入靖国神社参拜--包括甲午战争时践踏中国国土、蹂躏中国人民的"皇军"之鬼魂。过去,国人曾一再谈及甲午启迪,以警示人们,但在面对日趋恶化的中日关系的现实状况,甲午战争给人们的历史警示和告诫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顾亚平 《中学生物学》2005,21(12):43-45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关于日本历史题考法的报导,颇有感触。题目是关于甲午战争的知识内容,日本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它的爆发主要是在美苏冷战思维的支配下各种矛盾的集合和演化的结果。美苏大国插手朝鲜事务,朝鲜南北冲突扩大化,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民族利益,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8.
戚其章先生新著《甲午战争史》最近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5万字,分七章二十三节,从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写起,一直到中国在战争中失败,日本割占台湾,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武装斗争,以及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全面、详尽和  相似文献   

19.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     
图1从左至右分别是三个人物,代表三个国家,即美国、朝鲜、中国。漫画鲜明表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侵略朝鲜,朝鲜人民奋起抵抗;美国把战争烧到中国边境,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