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喜好的题材,影视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与电视节目的火热,是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影像书写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影像书写发展历程,可发现其在观念、媒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将历史史实与影像语言高度有机融合的电视样态,近年来,随着纪录片行业的迅速发展,历史题材纪录片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找寻到更具意义的生命坐标。本文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恶魔的饱食》为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当下如何体现其生命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徐梦云 《视听》2021,(1):65-66
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影视表现手法,纪录片很多时候被用来记录世界,展示社会变迁、自然风貌.而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拟人化手法在动物题材纪录片中使用频繁,对主题表达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我国动物题材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探讨动物题材纪录片中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并对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性进行反思,以期为动物题材纪录片的拟...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以纪实风格为主的影视艺术手段来表现过去历史的一种音像作品。这种以照相.录音.录像为手段,以电视为载体传播的音像资料能更形象地再现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刘峰 《东南传播》2012,(6):111-113
可视性素材的缺乏是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创作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语言逐渐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创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进一步探讨。动画语言的运用属于纪录片的风格层面,而真实性属于纪录片的本质范畴,只要把握好本质真实,并不妨碍具有主观性特征的动画艺术语言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为北京广播影视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纪录片作为广播影视产品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国家历史、记录发展的相册,是衡量国家文化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北京题材纪录片产业,打造北京题材纪录片品牌,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北京和中国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科教纪录片的一种,它以人类活动和文明发展的历史为表现题材,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它表现的是已经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影像往往比较缺乏,需要运用历史资料叙述、评价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历史纪录片怎样运用历史资料构建影像呢?  相似文献   

8.
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信仰的坚守,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又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奋斗牺牲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还原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它的本质特点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表现。不管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不管是社会人文题材还是科学技术题材电视纪录片都具备这一特点,符合这一原则。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  相似文献   

10.
李雅玲 《新闻世界》2010,(11):217-218
民族地域题材纪录片是以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该类纪录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产品,其在市场上的流量是有限的,如何改变现状,拓展民族地域题材纪录片的市场,扩大其影响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煜 《视听纵横》2002,(3):47-48
90年代以来,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献纪录片大量涌现。主要涉及两类题材:一种是以历史伟人为主的传记,如《毛泽东》、《朱德》、《邓小平》、《丰碑》(电影)、《周恩来》、《刘少奇》和《李大钊》及电影“伟人系列”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从题材上看,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占多数,而现实类题材则较少,由此,业界开始有意识地向现实题材回归。伴随我国纪录片向国际进发,现实题材纪录片也尝试着实现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3.
兰景婷  郭伟 《今传媒》2011,(10):80-81
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意义的坚守,表现了信仰的力量,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当今的谍战类电视纪录片逐步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向,《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电视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战斗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纪录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15.
孟旭舒 《传媒》2016,(12):41-43
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吉平  刘昭 《传媒》2019,(2):67-6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微观层面上则展现了丝路沿线人民勤劳、勇敢、拼搏的人性之美,承担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丝路精神的时代使命。跟以往丝路题材纪录片相比,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具有一种新的美学意蕴构建。  相似文献   

17.
李政 《视听》2016,(7):135-136
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近几年层出不穷,对于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本文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从题材选择、解说词设计、画面选取、适当"搬演"几个方面,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制作的一般模式,为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导演和编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时光,从过去的就事论事的阐释型过渡到抚今追昔、咏史言志的反射型,这是主题的根本改变,而其中的创作手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关怀、现实切口、平民化视角、情景再现等等,让历史题材纪录片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电影     
《视听界》2006,(5):104-104
现实题材影片已成中国电影主流;真实频道纪录片进影院;2006年台北影视节将于11月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