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人类是信息动物吗?我们对信息的需求有没有极限?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信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信息发展到现在,它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信息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信息和新闻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条新闻来说,往往有浅层和深层两种信息。对于浅层信息,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和捕捉到,而那些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东西往往存在于事件的较深层次,它们常常被一种隐蔽的、芜杂的内容甚至假象掩盖着。当其他记者在忙于报道新闻的浅层信息时,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发现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就会有意外的收获。那么,如何发现浅层新闻下面的深层富矿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同中求异,别见洞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有心人。在采访中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求尽量多地掌握事件的各方面信息。当别…  相似文献   

3.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受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那么,谁是经济新闻所要传播的受众呢?广义地讲,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的受众,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只有那些对经济信息进行使用、处理、再加工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是经济信息重点传播的受  相似文献   

5.
新闻有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此话语初听乍看似乎有点背离新闻的常规:新闻怎么超前?难道事件还没有发生、事物尚未出现而可以提前去报道吗?报道什么呀?按照一般的新闻的概念或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报道必须基于事件已经发生的前提。一个事实若尚未产生,对其的报道只能是茫无目标、无所适从、虚空无形,又如何去提前报道。世上万物总是相互联系,有其内在的规律维系。许多事物的产生,都是有预先的征兆、线索的,可以说是事件主题的辐射,或是事物的外围表象的征候。所谓新闻的预见性,其实是指对未来必将发生的事物早在预料之中的猜…  相似文献   

6.
所谓新闻采访,其实就是记者同一个或者几个采访对象面对面深入交谈,从而获得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新闻来源于生活,它始于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信任,最终发展成为新闻事件与受众之间的信任,也就是说,新闻采访的过程是建立在一个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怎么才能完成好采访任务,快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呢?一、找准切入点争取采访机会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记者和产品推销员的工作有部分相同之处,他们都必须善于猎取自己的对  相似文献   

7.
钟良 《青年记者》2006,(22):25-26
经历过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国抗击SARS遭遇法律空缺后认识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或者人为重大事故等紧急状态时法律必须完善的结果,到2004年6月又起草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制度和法律在实际的新闻运作中得到了科学的应用吗?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又是如何扮演其角色的?大陆媒体对“松花江水…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新闻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随时被海量的新闻信息包围着、淹没着,是新闻供过于求了吗?是,也不是.平庸的就事论事的新闻太多,而传播先进文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好新闻,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紧俏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事实是第一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把握一个新闻事件的敏感点,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好奇和关注,是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关键。如何能够把握这一点,就需要记者能够有着独特的信息意识,能够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对于新闻采访报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更多的将注重于对新闻时事的关注,能够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观察,从而发掘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将决定着新闻采访报道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方式中的重武器,但是,如何才能使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呢?时代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纷繁复杂,加之时效性的限制,要梳理出一个新闻事件的意义即深度,关键在于寻找出信息与受众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表现这种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主持人节目“金话筒”奖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即谈话类节目与其他各类节目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楚。参加谈话组的评委说:这一档不属于新闻类吗?那一档不是服务类吗?确实,把它们归到新闻、服务类里面去同  相似文献   

12.
"慢"许多时候可以战胜"快"这是一个信息奔涌与新闻力量都超越其它任何时候的时代,但也是新闻生产非常容易浮躁、跟风、迷失、追逐泡沫的时代.我经常自问的是,《南方周末》的报道与写作,能在热点消褪后还被人所记亿与称道吗?能真正为记录、解释这个时代提供有分量的东西吗?能把"易碎品"做成经得起时间与思想考验的东西吗?能留下与这个时代交相呼应的新闻作品吗?  相似文献   

13.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苏欣 《新闻界》2005,(2):125-125
我们以往一直强调的独家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发展不发达、信息渠道不畅通的产物,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产生的特有的新闻概念。现在我们处在资源共享的网络时代,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做了。一个新闻事件不管是从信息发布上获悉的,还是报料获取的。多家媒体几乎都会同时得到。无论哪一家都很难控制信息源,而独享信息。那么,怎样才能在这诸多的媒体中使报道“脱颖而出”呢?我市两家媒体的“打法”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迪一改变对独家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信息接受活动中,受众既可以获取新闻文本的整体信息,也可以只是把握新闻文本中的核心信息,还可以从新闻文本内获取部分信息——微信息。一、什么是微信息纵观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周老虎、天价烟、维基解密等事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一大特点在于判断和选择。新闻首先依靠判断,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对非新闻事件新闻的判断。在军事训练领域,判断表现为对训练活动的历史脉络把握、现实问题研究和未来方向探索,这些判断决定了一个事件是否构成新闻和它的信息含量、价值高低。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环境中,使用网络并善用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每个人重要的能力之一.新闻报道写作时如何运用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直接查找关联的新闻要素、占用最大限度的信息促进写作思路的形成、透过对信息资源的拓展延续对新闻对象的思考等方式,实现对新闻事件更好、更广、更新、更深的报道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18.
有效传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下,我们的新闻节目在播发节奏加快、稿件越来越短小精悍的同时,似乎渐渐步入了一个沼泽短新闻有时短得几乎没有信息可言了;半个小时四五十条有时甚至六七十条新闻"轰炸"过去了,人们的大脑成了一片废墟,并没有得到多少那个叫做"信息"的东西.于是,笔者忍不住想追问什么是信息?如何正确解读信息量?怎样才能有效满足新世纪老百姓的信息需求?新闻节目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探究与解析,并指出单位时间里新闻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扩大信息量的关键在于让受众得到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1月8日至11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会——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当时,正值我在美国洛杉矶探亲,得以有机会以一个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视角对它作一番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CEA(消费者电子协会)不无自负地宣称,从CES厂商发布的产品,就可得知未来数年消费性电子的主流走向。如果把新闻信息也看作是一种特殊消费品的话,那么,从CES我们能看到新闻信息消费方式的未来走向吗?  相似文献   

20.
甲:党中央要求干部专业化,你却提倡什么做一个“杂家”,这不是同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吗? 乙:你理解错了。我说的“杂家”,是指新闻工作而言,并不是泛指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甲:可是有些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新闻战线上的干部,各行各业都接触一点,各门知识都有那么一星半点,因此是“半瓶子醋”,“万金油干部”。难道你也希望新闻干部就局限于这么一个水平吗? 甲:且慢,咱们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