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以曹植的创作为例,对其文章风格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曹植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进行比较,分析了在此类艺术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创作心理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举一反三的方法,论述了此类艺术创作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绘画构图是绘画的精魂 ,通过挖掘和探索 ,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特别是我们的绘画创作 ,能从中得到很好的营养 ,通过深入理解现代绘画构图的精魂 ,使我们进一步得到真正的艺术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追溯传统艺术的渊源,进而从现代艺术创作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革新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会使我们的现代艺术创作在把握借鉴传统艺术的程度时,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象,一种意味深远的艺术语言,一种特别的艺术手法树立在时代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叶以来,在一系列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电影中,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技术、非线性剪辑等新技术引起了电影艺术创作观念的飞跃,并给电影艺术的性质、表现力及其美学意义等多方面带来变革.通过对技术价值的考量可知,当技术的应用成为表达人文精神的载体,并使电影艺术审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才真正标志我们正确地利用了技术.  相似文献   

5.
一切行为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而使之进步,艺术创作也是一样!正确的学习,合理的借鉴会给艺术创作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反之,不正确的学习,将玷污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导致艺术走向真正的末路!下面我将主要从分析艺术创作中的合理借鉴着手,希望可以通过此文对艺术创作中的学习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学习的误区,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寻找一条更好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绘画构图是绘画的精魂,通过挖掘和探索,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特别是我们的绘画创作,能从中得到很好的营养,通过深入理解现代绘画构图的精魂,使我们进一步得到真正的艺术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7.
叶燮的《原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少有的系统性很强的理论专著.在本文中,我们着重探讨的是《原诗》中诗歌的创作主体论--"才、胆、识、力",并认为文章就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的产物.叶燮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使作家创作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它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构建更为完整的艺术创作主体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佘荟澧  韩阳 《亚太教育》2019,(9):134-135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调查研究形式,将心理绘画渗透于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心理绘画弥补小学生语言交流的不足,使其更好地表达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使其自身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疏解,心理压力能够得到有效释放,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这位中学心理老师向我求助,让我得以参与此次心理案例咨询的整个过程.在与这位心理老师交流以及对他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仅心理老师得到了成长,我也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家庭生活、个人精神和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伤记忆成为他悲剧创作的心理动力、创作素材和源泉。《奇异的插曲》是奥尼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也是他创伤记忆的自我疗救。它使奥尼尔的紧张抑制得到了宣泄,能量得以释放,自我心理达到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装饰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艺术,装饰艺术创作必然受大众意志的制约。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规定着装饰艺术创作的方向,刺激、推动着装饰艺术创作的发展。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民俗心理,为装饰艺术创作找到适合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艺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迎来了繁荣的春天.在众多的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绝大多数为电脑表现.我们在肯定新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些作品十分重视电脑的这种表现技法,仿佛赛的是高超的电脑技能,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电脑的广泛运用为艺术创作提高了效率,但是我们在得到方便的同时不能放弃对艺术创作追求的精益求精.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灵魂是好的设计意识,好的创意点,与观看者能达到共鸣.而不是一味的对表现形式的过分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任何物质的或精神的实践活动都不能没有心理动力,艺术活动亦是如此。这种动力就是人类的各种心理需要,以及诸种需要衍生出来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动机。构成艺术创作的动力系统十分复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分类描述。一、外倾性需要和内倾性需要外倾性需要是指向创作主体身外的(自然和社会)世界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与否也来自外部世界的反馈信息。认为艺术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反映自然的现象和社会的现象,去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使读者经由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荆川  代璐  罗惠 《华章》2009,(22)
通过自己平时学习生活的积累所产生的对艺术的认识,提出艺术家的自我状态是支配艺术创作的关键,甚至是艺术创作原动力的观点.通过什么是我认为的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的自我状态、艺术家的敏感个性、感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以及一些艺术家的个例等方面,论证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我的绝妙想法实际上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能激发层出不穷的绝妙创意.这些想法雪藏于酣睡时我们的大脑中,如何用我们的想法使之释放呢,就是睡觉.  相似文献   

17.
创作心理,这个自有艺术创作以来就存在的客观现象,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视。在向来的关于艺术规律的探讨中,我们忽视以至无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自身的情感的、理智的、思想的与心理的活动规律。这就使研究与探寻是跛足的。而缺乏对创作主体、审美个体的内心的、微观的测试、剖析和总活动规律的探寻,总不免有隔靴搔痒的缺憾,总不免由于遗落了另一方面的研讨而使整个理论体系产生缺陷,从而使宏观的、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讨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如何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呢?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作活动需要心理动力,艺术欣赏活动亦需要心理动力。然而,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有指向外在社会和自然界的,亦有指向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而艺术欣赏的心理动力一般都是源于欣赏主体的内部心理需要及动机。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需要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文艺作品则往往能为欣赏者提供满足好奇心的东西。奇山异水、奇人异事、奇遇异闻、奇风异俗、奇缘巧合等等,都是欣赏者可以期望从艺术作品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我所见到的最为普遍最具毁灭性的心理趋向,就是专注于我们想要得到的而非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到底拥有多少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只是一味地扩展我们的欲望单,而这使我们永远不会满足。"这一欲望得到满足后我就会幸福"——这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