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实施探究性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实施探究性作文教学,旨在克服传统应试作文教学的弊端。在传统应试作文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相当多的小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偏、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面对作文,学生往往只会“克隆”,不会真情倾吐。究其原因,一是传统作文教学不是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而是从作文的需要出发,为作文而作文,使得大部分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被动习作,机械操作。二是传统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不恰当地引用了一些创作上和章法上的概念,学生作文还是承袭着一个基本套路:先确定中心思想,再拟习作提…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感知过程河南方城城关镇第一初中姚经华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和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文后语言章法的详评细改,忽视了作文前感知过程的参与指导。结果,教师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重作文指导、轻作文修改的教学状态,教师只重作文的结果而轻作文修改成文的过程,学生写完作文后处于一种等待批改结果的被动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对习作再一次开发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作文修改,特别关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试谈作文评讲课中的学生参与枞阳县安凤中学朱俊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中的写前指导,写后批改及改后讲评,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系统工程,是缺一不可的。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前两项内容而忽视了最后一项的“讲评”,而这“讲评”对提高...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黑龙江省安达市逸夫小学特级教师姚亚平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  相似文献   

6.
黄华 《时代教育》2006,(12):63-63
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因此,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让语文知识的学习紧密地同作文教学相结合。这样就克服了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练作文,依靠作文选上的范文指导学生作文的弊端,从日常生活发生的各种事件巾,恰当选材,抓住时机,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白宁 《宁夏教育》2006,(11):46-47
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教学的情感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发展,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学生习作缺乏自主性,作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敷衍化现象。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作文教学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许多学校的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重难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考虑教学效果。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机械的完成作文任务,很难搞清自己作文的优势和弱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延伸,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新课标的实施,少年儿童思想认识的不断变化,许多新特点突显了出来。与之关系十分紧密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新的变革。应该说,目前城市小学作文教学观念、教学手法形势均十分喜人。但本人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还是“旧观念,老套路,撇开作文只教读,平时教写背例文,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不就能养成自己改的习惯了吗?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培…  相似文献   

13.
郑卓   《广西教育》2013,(42):36-37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后,对其作文费时费力地进行评改,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学生对教师评改的作文往往只注意总评和分数,  相似文献   

14.
张为贞 《甘肃教育》2010,(15):26-26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乃至语文教学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即使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学生拿到批改过的作文后也只看评分,不求甚解,教师纠正过的错误,学生在下次作文中又重复出现,教师劳而无功,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停滞不前。对此,笔者认为如果指导学生根据第一次作文的修改要求进行二次作文训练,情况就会不同了,  相似文献   

15.
从作文教学的自身发展来看,只强调单一性的求异思维恐怕失之偏颇。作文教学正面临着认识论的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偏向 说作文是一种语言作品,这是谁都不会置疑的常识.语言有两种物质存在形式(媒介),那就是语音和文字.相应的,作文也就有两种存在形式:既作为一种语音的作品而存在,也作为一种文字的作品而存在.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种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的偏向,虽然教学目标的原则性设定是“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以书面为主要形式,即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偏向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中,几乎只抓口头作文这一环节.这种偏向表现在理论上,就是对叶圣陶先生关于…  相似文献   

17.
张俊新 《甘肃教育》2010,(15):27-27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学得不灵活,用得也机械呆板。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又往往只强调个性化写作,忽略了写作基础知识的教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常常只浏览一下分数就算了。导致作文批改事倍功半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把作文批改当作单边的教学程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产生受审心理,造成了消极情绪。因此,应把作文批改转为师生共同批改的双边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激发写作兴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只批不改。批改作文要理解学生的原意,尊重学生的劳动,防止随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抓住共性的问题,用特定的批改符号或批语给予诚恳指点…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对部分高中学生做随机调查,发现学生对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低下。作文教学只剩下“一头一尾”。“头”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文题话题,“尾”是指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定等。中间的反复修改锤炼的过程荡然无存。这大大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效率。本人认为在作文评改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贯彻审美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有效解决作文教学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教材,培养写作兴趣: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进行听、说、读训练外,写的训练更应重视。教师不应只在每个单元基础训练中才进行,更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作文教学。讲读课文时,应帮助学生体会写法,加强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课下教师可适当布置读后感、片断作文或练笔作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