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悬念,指人对某种事物的关心、惦记,殷切地盼知其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后“延伸为一种艺术欣赏中的心态”。将悬念导语引入新闻导语写作,就形成悬念导语。悬念新闻导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凤头”形式,在传播信息时具有特殊的功效:奇特、趣味、吃惊。这三个功效,使悬念类导语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宠儿”,不少新闻工作者在消息写作时争相加以应用。悬念类导语不是记者主观为之的东西,它源于题材自身所具有的某一点戏剧因素,本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1,(6):45-45
一、填空:略二、问答:1、消息中为什么要有导语﹖答:消息中开头部分的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与精华,通过导语,把最新鲜、最具本质特征、最重要的东西告诉读者。导语对读者有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生动有趣的导语,可吸引读者读完全篇。导语是消息结构上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新闻中往往起着“一语定义”的作用,不仅对读者有引导作用,对作者写好下文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好的导语能引导消息的主体部分自然展开,并为后边的行文提供方便。反之,一步走错,全文皆糟。可见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不容有丝毫的轻视和马虎。2、何为金…  相似文献   

3.
朱青 《新闻前哨》2005,(9):49-49
导语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好坏。如果导语一锤定音定得好,就能使新闻的主体在导语的引导之下顺利地展开。一、将导语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在新闻作品中,导语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整体的其它部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将导语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在设计新闻导语的时候,记者要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倘先无成局,由导语起笔,想到主体是重要部分,再写大段主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新闻与写作》2002,(12):15-15,16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20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之答语,能概括于第一节内最妙……此为新闻文体最大法律。自休曼提出“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的概念后,此后近半个世纪,新闻事业一直受“五个W”写导语框子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才提出“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一词。他在《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说:“我们认为,再也没有必要,也许永远不会再有必要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一个句子或一段中——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何因”。从特纳的阐述中我们试给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下这样的定义:“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  相似文献   

5.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6.
黄瑞卿 《声屏世界》2006,(11):56-56
电视新闻现场导语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采用的极具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现场导语运用得法得体,不仅有助于拓展报道手法、深化报道主题,而且能够大大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展示和张扬出电视媒体的个性魅力,使电视新闻具有更加色彩斑斓的艺术元素。笔者认为,记者做现场导语之前,应回答好三个问题:一问:为什么要做现场导语。现场导语是记者在采访现场即兴所说并由摄像机记录下来的新闻导语。它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闻现场;切入新闻主题;概述新闻事实;突出电视特色;引导观众关注。在很多情况下,现场导语具有“不可再现性”,…  相似文献   

7.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8.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9.
王成江 《新闻界》2005,(2):124-124,122
以凝练的语言把新闻.内要旨告诉听众,即新闻报道中的开头部分,我们称之为“导语”。《辞海》(修订版)的解释是:“导语作为新闻工作术语,是一篇较长的报道开头,用简洁的话介绍主要的内容,揭示它的主题思想,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本文就怎样写好广播新闻导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11.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做文章如此,写新闻亦应如此。传统导语的“5W”形式如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更深地了解消息、掌握信息的需要。面对今天的读者,导语需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包装”,使其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笔者不吝浅陋,谈几点关于导语“包装”方法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家族里的重要一员,人物新闻也姓“新”,要求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表.42.新闻采编里都显出美来。现在,很多人物新闻不讲究形式美,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模式化、叙事程式化,令人感到死板、单调、千篇一律。看结构,常见的是“三段式”:导语摆出结论,背景介绍人物,主体举例说明,说教味很浓,效果不好。看导语,最多的是“领导表彰式”和“群众赞誉式”。这两种模式其实大同小异。“表彰式”导语的标准格式是:某单位某人,多年来如何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最近被授予什么称号,或晋升为什么职衔,或出席了什么会议,或受到了什么奖励,等等,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从10年前提出并强调人民的“生存权”,转向今后突出和强高人民的“政治权”,而新闻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就形式而言:导语者,新闻(消息)的开头也。一般就是消息的第一段,如果为简讯则多是第一句话。当然,导语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段落,但多见于西方新闻,导语中又有“主导语”和“次导语”之类的称呼,便是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5.
导语应彰显新闻价值讲究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是消息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导语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如下定义较为恰当:“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1]正因为“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2],所以,导语写作说是消息写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相似文献   

16.
“抓问题”是新闻报道中说得较多的词汇,新闻照片抓问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说明这个新闻专用词汇,首先得弄清“问题”两个字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的释义, 有四层意思: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事故或  相似文献   

17.
在消息写作中,导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林肯遇刺、港口新闻社发出的消息最早使用导语到现在,经历了第一代亦即“五要素”齐全的导语(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南太平洋沿岸小城阿庇亚发出的报道风暴灾害的消息导语,被认为是第一代导语的发端)、第二代“部分要素”导语(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消息写作技巧的不断提高,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又叫自由式导语)出现了。请看合众国际社发过的一则消息:“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6个星期的冬天要过。”…  相似文献   

18.
写导语要精练、要准确,这是导语本身的功能所要求的。导语应充当“最扼要、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的角色,才能起到“导”的作用。 勿写细节 常见有的导语写得具体详细。有的300多字的消息,导语用去200多字,导语长过正文,有的导语甚至长达300多字。这些长导语有个共同点,就是把事实讲得很详细。它把消息正文部  相似文献   

19.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消息”(这里指的是新闻报道体裁形式)所特有的概念。新闻导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给予新闻的标题足够多的“关注”,却忽略了起提炼新闻精髓、揭示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之作用的导语的重要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关于“如何抓住‘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